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秋冬已到
2020-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进入深秋阶段,气温也随之走低。这个时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气温、气流、气压等变化较为剧烈,早晚温差大、冷热交替,冠心病患者受到上述不良刺激,容易因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全身的小血管,致使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加重。其次,天气变冷易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这段时间要比往常更注意保养。
心血管病人死亡率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
医生们通过研究12年来心内科住院死亡的例病人资料,研究结果是:心血管病人冬季死亡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春、秋、夏;其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高血压,主动脉夹层。
当气温骤然降低以后,血液本身“浓、黏、聚”的状态增加,而且,寒冷会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增高,最主要的影响是心脏供血容易不足。
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栓塞、脑梗塞、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但是,由于血管的内壁比较厚,管腔比较狭窄,还有大量的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会导致血液流通受阻,从而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注意防寒保暖
1:戴上帽子暖好头
心血管患者尤其要注意头面部保暖,在气温骤降的时候,室外活动最好戴帽子和围巾,这个细节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心脏,因为头面部的血管对寒冷是特别敏感的,当遇到寒冷空气的时候,血管会突然收缩,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血压波动。血管剧烈收缩容易引起头痛和头晕。所以,对心脏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帽子不仅仅是装饰品。
2:睡前足浴暖好脚
由于脚离心脏最远,皮下脂肪层较薄,血液供应会更慢更少,所以冬天经常双脚冰凉。每天睡前用热水温暖双脚,这样会使血液流动加速,也给心脏减轻了负担。
3:戴个围巾暖好脖
脖子是脑干连接颈椎的重要部位,最容易受风,而且脖子、肩甲处是很多重要穴位的聚集地,包括风池、大杼、肩井穴等。
4:晚上睡觉起厕请加衣
晚上睡觉时,记得备妥衣物在床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厕所还是早上起床,都要记得先添加衣物,再进行活动。特别是寒流来袭时,更要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
二:清晨起床莫着急
清晨是心脏病的高危时期,医生提示,早上6点-9点最易引发心脏病,清晨起床时人的血压比较低,如果突然急促站起,身体肌肉和脑部供血容易不足,会导致眩晕和跌倒,医生建议您,早上醒来以后,身体仍然平躺5-10秒再坐起,等定一定再站起身,再定一定开始走动,让身体慢慢适应。
三:运动得法促健康
秋冬时节,应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能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选择大早上晨练。最好在早上9点半到下午4点之间有日光照射的时候进行锻炼。推荐有氧运动,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可以去心脏康复中心进行专业的心脏运动康复。医院也在不断开展心脏康复中心。医院进行过心脏康复运动,可以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运动,比如:有氧踏车、跑步机等。
四:秋冬季节要定期监测血压
天气变冷是促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心血管病人急剧增多的重要原因,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容易堵塞,且易发生中风,心肌梗塞。因此,高血压患者更要切实量好血压,随时注意变化。
五:随身带药、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三高危险信号,体检自查防范心脏病,应随身带药,选择具预防、保健与急救功能的药品最为适宜,比如复方丹参滴丸、硝酸甘油等,还应具备一定的自救知识。保持稳定的情绪可以防止情绪过度波动引起的血压波动,老年人心理压力不要过大,多和亲戚朋友沟通交流,排遣内心的烦恼。
六:合理膳食
低盐低脂饮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中医讲“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
五谷杂粮是身体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而且耗费人体能量最少;总之,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消化食物的,五畜是起到补益效果的,蔬菜是起补充作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为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