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围间隙不为人所知那些事
2021-4-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血管周围间隙
是在一个多世纪前由德国病理学家R.Virchow和法国生物学和组织学家C.P.Robin提出,后来命名为Virchow-Robin腔(VRS),也称为血管周围淋巴间隙。
是脑穿支血管由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时,临近软脑膜内陷在小血管周围(不包括毛细血管)形成的介于两层软脑膜间的间隙,是一个潜在性腔隙。
解剖、生理与病理VRS是软脑膜随着穿通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的延续而成。
在大脑半球,VRS是由单层软膜构成;
在纹状体动脉周围是由双层软膜构成。
体积很小,直径约1-2mm。
大脑半球的VRS与蛛网膜下腔并不直接相通。
VRS充满组织间液,而不是脑脊液。
是脑组织间液排出的一个主要通路。
VRS作为一个隔室,还与头颈部淋巴通路相连接,构成了组织间液经脑脊液排入淋巴系统的直接通道;
也提供了外来抗原进入脑、细胞间液和脑脊液的机会或可能。
VRS内驻有小胶质细胞,参与局部免疫调节作用。
在脑炎、多发性硬化症、HIV脑炎等,VRS可出现局部性免疫反应。
VRS还可能作为疾病扩散或肿瘤细胞转移的一个常见途径。
扩大的VRS常见于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多发性硬化、CADASIL、帕金森病、CAA或痴呆)的健康人群中。
评分标准BG
–1级:5个
–2级:5且10个
–3级:10个但仍可计数
–4级:多不胜数,呈筛孔样
WM
–1级:10个
–2级:10个,但数量最多的同一层面10个
–3级:数量最多的同一层面>10且20个
–4级:数量最多的同一层面>20个
分型与分布I型(基底节型)----随行豆纹动脉通过前穿质进入基底节区。
II型(大脑半球型)----随着皮质髓动脉进入大脑半球灰质。
III型(中脑型)----随着来自大脑后动脉的穿通动脉进入中脑。
VRSI型:6岁男孩,双侧基底节区VRS。
VRSI型:双侧前穿质VRS。
VRSII型:73岁女性,双侧半卵圆中心VRS,白箭头所指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周围伴胶质增生。
VRSII型:6岁男孩,双侧脑室旁VRS,左侧为著,FLAIR无异常高信号。
VRSII型:6岁男孩,双侧脑室旁VRS,左侧为著,FLAIR无异常高信号
VRSIII型:25岁男性,脑干左侧份VRS。
结语临床工作中,VRS是神经影像中常见的征象,掌握VR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神经影像医生进行影像诊断的基本功,也不难进行鉴别诊断。而就是这么个貌似无关痛痒的小腔隙在国内外学者的手中把玩的风生水起。挖掘的深度和切入点的确让人叹服。VRS或许在多种疾病中,尤其是神经认知病变中产生着微妙的蝴蝶效应。谁又能肯定它不是打开认知损害潘多拉盒子的一把小钥匙呢?
参考文献
1.Kwee,R.M.andT.C.Kwee,Virchow-RobinspacesatMRimaging.Radiographics,.27(4):p.-86.
2.Voumvourakis,K.,etal.,TeachingNeuroImages:MRI-visibleVirchow-Robinperivascularspacesin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Neurology,.83(12):p.e-20.
3.Martinez-Ramirez,S.,etal.,PerivascularSpacesVolumeinSporadicandHereditary(Dutch-Type)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Stroke,.
4.Zhu,Y.C.,etal.,FrequencyandlocationofdilatedVirchow-Robinspacesinelderlypeople:apopulation-based3DMRimagingstudy.AJNRAmJNeuroradiol,.32(4):p.-13.
5.Conforti,R.,etal.,DilatedVirchow-RobinspaceandParkinsonsdisease:Acasereport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