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分享颈源性眩晕

2021-7-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田某,女,42岁,“颈肩部疼痛伴眩晕2月,加重1周”就诊,头后仰或颈部旋转时眩晕加重,查体:颈部生理曲度稍就直,上颈段压痛,以颈枕交界处及C1-2椎旁压痛明显,仰头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加开口位片示:颈椎上段生理曲度变直,C6/7椎间隙变窄,第2-6颈椎棘突向左偏歪,颈5/6椎间孔稍变小,开口位示:双侧寰枢间隙相等,寰齿间隙左窄右宽。诊断:颈源性眩晕(寰枢关节错缝)。治疗:针灸拨罐、整脊手法治疗,治疗效果:治疗1次,第2天诉眩晕消失,治疗3次,颈肩部疼痛消失。

正位片:C2-6棘突向左偏歪

侧位片:C6/7椎间隙变窄

左右斜位片:颈5/6椎间孔稍变小

开口位示:寰齿间隙左窄右宽

相关知识链接:

颈源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急性或慢性损伤、椎间关节的退变、增生、椎体失稳等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中医属眩晕、头晕范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伴随症状有颈部及头部疼痛,严重时有运动障碍,听觉与视觉障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发展,工作学习节奏加快,电子产品的应用特别是电脑、手机的应用增多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姿势等,导致颈部慢性劳损人群增多,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也随着上升,且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标准参考钟士元著《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第三版)及《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①眩晕为主症,有猝倒史,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头痛、颈痛等症状。②触诊第1颈椎横突左右不对称;第2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第2~6颈椎关节突左右不对称;第3~7颈椎棘突偏歪、棘突旁压痛。③旋颈征阳性,颈左右转动明显受限、疼痛、斜颈。活动受限多以棘突偏向的一侧为主,或病程长者可仅表现为患侧活动度减少,但不一定有明显疼痛。④提肩胛肌(肩胛内上角处)有摩擦音,第1、2颈椎横突后缘有硬结。⑤X线检查:开口位片显示寰椎位于口腔中央,寰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寰枢椎外侧缘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缘之距离不相等,或与寰椎的中轴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分离。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寰枢前间隙之距≥3mm,寰椎后弓呈仰、倾式或旋转式移位。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颈椎后缘连线中断、反张,颈椎前后缘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⑥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椎-基底动脉有明显的血流不足。排除小脑梗塞、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等。

现代医学认为,颈源性眩晕是由于某种原因颈椎力学平衡失调而出现以眩晕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病机理复杂,而且还存在很大争议,普遍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颈椎小关节紊乱错位,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突出等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或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迂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至。钟士元教授则认为,寰枢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关键。

临床报道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针灸、穴位注射、整脊推拿、牵引、运动康复、小针刀、星状神经节松解或触激治疗等。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对技术的掌握来选择治疗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yz/11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