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IT郭新宾郑大一附院支架
2021-10-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编者按
8月17日~19日,第三届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会议秘书长,医院郭新宾教授作了《郑大一附院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单中心数据及经验影响》的精彩讲课。医维讯特将视频和精华摘要如下,欢迎观看!
郭新宾教授讲课视频
背景
IAST研究结果证明,介入手段治疗颅内动脉瘤比传统外科手术致死致残率更低。
介入治疗初期使用单纯弹簧圈栓塞。随着介入水平的发展,支架使用越来越多,且多个临床研究证明,支架辅助远期愈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医院经验
医院自年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头两年只是“小孩学步”,治疗量非常低。年开始逐渐增多,15年是个分界线,16年以后基本维持在一年台以上。
注:今年数据较低因为是不完全数据。
年以前,单纯栓塞为主。随着对动脉瘤认识的加深,16年以后支架占总手术量的60%左右。
年之前,Enterprise使用量最大,15年开始IVIS使用量增加,16、17年达到最大。IVIS网孔率低,对微小动脉瘤具特殊优势。
支架使用方式
使用频率前三的部位依次为前交通,后交通和大脑中大脑中动脉。
争论点:对于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是否安全?
既往文献:
医院数据:与单纯栓塞相比,支架辅助治疗出血发生率和术后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但经过年份对照发现,随着术式和技术不断改进,15年之后出血及术后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郭新宾教授提示:
1.支架内血栓形成作为支架使用的常见并发症,随着支架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应该得到重视
2.术中对于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的准确判断及正确处理,均能够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的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小结
国内针对破裂动脉瘤支架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支架辅助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2.其中宽颈破裂动脉瘤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3.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动脉瘤能够提高栓塞成功率,减少复发。
4.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动脉瘤需要减少并发症发生,特别是缺血并发症。
医院经验总结:
1.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
2.支架的应用并不明显增加术后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3.对于宽颈、复杂动脉瘤来说,支架辅助重建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案。
专家简介:
郭新宾
医院东院区神经介入科(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病区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七年制学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缺血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全国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介入委员会常委,河南省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卫生厅资助人才,医院名誉科主任,特聘教授。、连续两年获得: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全国优秀青年介入医师研究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发表第一作者SCI15篇。擅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介入栓塞、脑血管病狭窄支架成形、脑动静脉畸形(AVM)、急性脑梗塞机械开通、海绵窦瘘栓塞治疗、重型静脉窦血栓等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完成各类脑血管病治疗手术余例,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余例,颅内支架等近余例,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塞)、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等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在偏头痛,静脉窦血栓治疗造诣颇深。
延伸阅读:豫见郑道探索颅内——第三届颅内支架专题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专访|管生:聚焦颅内支架发展激发医工结合潜力专访|刘建民:以“站得高、落得准”的态度推动学科技术创新发展专访|李天晓:神经介入要走临床化、专业化、规范化、多学科发展道路专访|黄浩辉:两岸交流有助神经介入治疗取长补短专访|缪中荣:介入技术将让脑血管病的内外科界限更模糊THISIT|管生:颅内动脉瘤支架应用理念及技巧THISIT|刘建民:新医改形势下颅内支架临床应用策略THISIT|方亦斌:NeuroformEZ应用技术讲解THISIT|彭亚:SWIM技术操作解析THISIT|管生/桑猛:Pipeline?Flex应用技术讲解THISIT|刘建民:Tubridge应用技术讲解医维讯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网络直播,通过以下方式可进行回看
1.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