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的这3道横褶,说明你的心脏有危机

2021-10-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学中医技能,考高级健康管理师,咨询辛杏林学院灵芝老师

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健康问题的人群而言,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疾病发作。

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心脏病猝死,而12月至1月更是心梗、心绞痛的爆发期。冬季低温对心脑血管的刺激,是引发心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凡事注意,就能很好地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和心脏。但如果你突然发现脸上出现了这些变化,那就说明你的心脏已经在向你发射“预警信号”了,一定要引起重视!

心脏好不好,看脸就知道!

中医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疾病发生时,往往会有「气、色、形、态」四种变化依次出现在颜面五官上。五种颜色「白、黄、红、青、黑」,代表不同的生理情况好和病理情况。

气色变化最先出现,最早可以提前一二十年显现。色诊可以定性、可以定量、可以定位。因此,古代神医扁鹊能够察颜观色,一望而知病情。

01

鼻根处横纹褶皱

心脏出现问题,在脸上最准确的反应点就是鼻根处,叫做「心脏色部」。如果出现颜色的变化,或有相应的褶皱,都可能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疾病。

心脏色部一般会出现3道褶皱,一道在心脏色部的上方,第二道可能出现在心脏色部的中间,第三道应当出现在心脏色部的下方,这种情况称为“鼻褶心征”,出现褶皱代表心血管已经堵塞了50%以上。

并且如果心脏色部出现了颜色的变化,也暗示着疾病正在发生。

心脏色部苍白时,属于心气虚症;淡白色时,属于心血虚证;心脏色部黄而污浊时,则代表有痰湿,常常出现在比较肥胖的人身上。心脏色部成青紫色时,则代表心脏淤血,若不及时疏通,往往会堵塞动脉血管,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02

耳垂上出现褶痕

耳朵有心脏的反射区,当出现心脏问题时,耳朵上也会出现预警信号。如耳垂上出现褶痕,可能反映了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心脑供血不足等问题。

正常的耳甲窝的中央会有轻微的凹陷,在1~2毫米左右,颜色是尖亮红润的。当人体出现心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时,这个区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03

唇舌青紫

舌或者嘴唇呈现暗紫色或有瘀斑,多数是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的,是血管淤血。

如果舌头上有淤斑,且伴有心慌、气短,甚至失眠多梦、心前区刺痛等,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如果伴有头晕头痛等,则提示可能有脑血管疾病。

04

脖子变粗

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往往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与心脏问题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若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如果颈围超标,空闲时可做一些颈部操,比如前后左右点头、度旋转活动脖子等,以减少脖子赘肉堆积。

注意:测量时,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完成测量。

心脏面临4大冬季危机

比身体更害怕过冬的是心脏,它在冬季最为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致命风险。

01

心脏负担增大,影响供血

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7%。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影响供血功能,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可怕的是,冠脉痉挛会使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造成急性血管阻塞,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对策:多数心脏病发作事件发生在温度降至12℃或以下时,因此建议患者冬天衣着要防寒保暖,大风降温时,不要迎风行走。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

02

胆固醇和血压的季节性变化

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硬化,没有动脉硬化就没有冠心病。胆固醇水平呈季节性变化,冬季胆固醇水平高,夏季相对低;寒冷的天气也使得人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老人更为明显。

同时,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宅在家里很容易摄入更多高脂肪食物,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同样会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胆固醇和血压的变化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

对策:冬季应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高血压患者冬季需注意监测血压,以实现血压平稳,避免高血压对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

03

呼吸道感染,诱发心梗

呼吸道感染在冬季高发,导致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冠心病事件。

对策:体质较差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可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尝试盐水漱口法:准备一杯温水,加一勺盐,早晨漱口两次,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还治疗咽喉炎。

04

雾霾缺氧,心率加快

PM2.5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雾霾天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氧浓度也低,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室外活动很容易缺氧。

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并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心脏病发作。

对策: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冬季护心脏,三暖+五食

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冬天可是一道坎儿,因为心脏病容易在冬季突发,且病后治疗效果较差,甚至会有致命威胁。

那么在冬季,我们在起居和饮食习惯方面,都应该注意哪些呢?

“三暖”护心脏

01

醒来暖:先醒透再起床

冬日早上温度低,清晨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群在早晨醒后不要起得太急,而应躺在床上暖暖身体,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易导致血压突然变动。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凡事不要着急,动作要慢:

不要有“猛回头”等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

不要突然变换体位,比如从蹲位变为站位,可能造成暂时性脑缺血,出现站立不稳、眼前发黑、晕厥等情况,容易摔倒;

清晨也可以来一杯温水,稀释血液,活跃胃肠道、促进排毒排尿。

02

洗漱暖:温水洗澡泡泡脚

冬季如果直接用冷水洗脸刷牙会对血管会有刺激,建议用40~45℃的温水,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时间在15~20分钟,这样可以促进足部血管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睡眠质量。同时,洗澡时水温也不要过热,保持在37℃~40℃为宜。

过高的温度会增加心脏负担,带来心脏缺血缺氧。

03

如厕暖:穿暖和再如厕

老人晚上习惯起夜,有些人有尿频、尿急症状,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建议大家即便有些尿急,也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穿着暖和,再去上厕所。

同时,排便时也不宜过分憋气用力。排便用力过大,容易引起腹压升高,血压随之升高,同时心率加快,心肌因此容易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甚至发展为心梗。

大便时用力屏气,可导致大血管出现夹层动脉瘤或破裂,同样有生命危险。

“五食”保健康

01

多吃红色食物

中医养生理论讲“五色入五脏”,红色食物入心、入血,有利于补益肾脏,促进血液循环,因而多吃红色食物对于保护心脑很有益处。

西红柿、红辣椒、苹果、山楂、红枣、枸杞、红薯、红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大家多喝二红茶,配方非常简单,只有大枣和山楂两味常见的食物。

二红茶做法:取干山楂片15克、去核大枣5枚,每天把这两样东西泡水喝,可以养心气、补心血、化血瘀,平时比较操劳易耗心血的人可以常喝这个茶。

02

多吃深海鱼

海鱼富含的EPA和DHA两种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对心脏有益。如果有条件,可以每周吃两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等),每次60克左右。

ω-3脂肪酸非常容易被破坏,深海鱼最好清蒸,以最大限度地留住营养。

除了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核桃、亚麻籽、紫苏籽以及用它们榨取的油脂也是ω-3脂肪酸很好的来源。

03

多吃绿叶蔬菜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叶酸、纤维素和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反应对血管损伤,增加血管的扩张力,保持血管的畅通。

绿叶菜吃得越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越低,降低风险的程度在11%~51%之间。包括菠菜、苋菜、小白菜、油菜、芥蓝、茼蒿、木耳菜、空心菜、绿生菜等。

除了绿叶蔬菜,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同样有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预防多种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西兰花、白色菜花、圆白菜、小白菜、油菜类、芥菜、芥蓝萝卜、白菜等。

04

多吃含钾的食物

矿物质中名列榜首的“护心”元素,可以抑制心肌的兴奋性,控制心率;还能排出体内多余的钠,稳定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因此,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钾元素含量较多的食物,保护心脏、血管的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各种豆类、莲子、花生、海带、香菇、土豆等,以及水果中的橙子、香蕉、木瓜等都是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可适当食用。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5

限盐:少点重口味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仅在年,全球大约万人因为钠摄入过量而导致致命心血管疾病。1克钠相当于2.54克盐,换句话说,如果这万人少吃一点盐,或许可以活得更健康。

据统计,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食盐每日小于6克的推荐量。日常尽量避免吃得过咸,多吃清淡的食物才能更健康!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最后,甘草医生想提醒大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健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些好习惯并不能立竿见影,但长期坚持一定能取得成效。

另外,别忘了经常摸一摸耳垂、鼻根、脖子等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将疾病扼杀在襁褓中。

往期推荐

辛杏林学院致力于中医职业技能教育已十数年,由,学院旗下品牌:

1、公益宣讲课品牌“杏林大讲堂”专注于中医公益课

2、系统中医临床职业技能教育品牌“杏林医派”,由广州杏林中医职业学校、桂林岐黄中医职业培训学校进行系统中医临床职业技能培训。多年来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万杏林学子,海外已有23个国家外籍学员在我校完成中医职业技能培训,把国粹中医推广至海外。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布局,从单一的中医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为中医药管理服务型学院,得到国医大师、等全面支持,目前学院与相关企业形成的产业有:医院科室运营业务、健康产业投资、健康企业管理及技术培训、人力资源输出及产品开发,校企合作,校企学徒制企业职业技术提升等政策落实项目。

学院与中医药类各权威机构形成了全面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医养照护师实训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推广中心、

广东省发展中医药事业基金会中医临床培训基地、

职业中医药人才规范化培训中心。

辛杏林学院教学体系首创“阴阳结合”中医思维体系:

各技能培训以中医思维为核心主线,以中医辩证为引导为学员培养中医思维结合手把手教学练习的规范手法,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分类别的解析,让学员能够更快速的精准掌握中医核心思路和技能。

辛杏林学院课程设置以核心基础课程结合提升课程为杏林学子提供职业成长型课程,让学员在职业路线上永不止步,登高而望远。

核心课程:

、、、

进阶课程:

、、

巅峰课程:

、、、

从短期到长期,从单项入门到职业成长规划,从中医高级康复理疗师到健康管理师,从确有专长人员到助理医师、全科医师等职业路线规划辅助实现。全面解决中医技能提升和中医职业资格落实。

教学特色:

学院以技能实操教学为核心,在技能实操中理解理论和知识点,辩证思路,对学员进行免费复训的政策,以保障每个学员都能充分掌握技能,通过手法考核后,统一由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在充分安全保障的氛围中进行实际治疗,让学员充分完成从知道到做到。通过学校校企合作战略伙伴,推荐学员至对应门诊进行工作,让学员们在优质的环境中精通技能,成为技能和收入都优秀的中医人。

广州杏林中医职业培训学校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旁。

桂林岐黄中医培训学校位于,医院,学校,宿舍,食堂兼备的全面型临床教学学校。

学习中医,培训报考高级健康管理师,联系辛杏林学院灵芝老师:

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yz/12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