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30岁男子4年内2次脑梗,喝水都无

2020-1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适当“挨饿”竟有7大好处!给身体做减法,长寿更健康

高血压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简单动

天冷不愿动?这几个动作做起来,在家就能练出好身材!

一、饮料当水喝,差点丢了命

30岁的武汉人唐先生干着销售工作,平日里最喜欢喝各种饮料,几乎不怎么喝白开水。

26岁时,他就查出“三高”,医生建议他服药控制,并改变生活习惯,可唐先生却认为自己年纪轻,不会有太大问题。

没多久,他外出时晕倒在地,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大面积脑梗,因抢救及时,才捡回了一条命。

出院后,唐先生很快忘记了医生的叮嘱,每天照样饮料当水喝,到了夏天,更是每天都少不了一瓶冰可乐。

上周,唐先生突然感觉左手无力,喝水都无法吞咽,家人发现后,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唐先生是突发脑梗,处于脑干部位的血管堵塞,引起左侧身体无力及吞咽功能障碍。幸运的是,这一次的梗塞面积不大,而且没有影响到生命中枢。

经过及时救治,唐先生再次脱离危险,却留下了肢体无力和吞咽障碍的后遗症

“脑梗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像唐先生这么年轻的患者,4年内2次脑梗,还是比较少见的。”

医生介绍,这主要是因为唐先生喜欢摄入大量含糖饮料,加上喜欢吃高油高盐食品,导致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

而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而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二、过度喝饮料,损全身1.致癌

研究人员曾对10万余名法国成年人展开研究,并进行了长达9年的随访。结果显示,饮料摄入与乳癌、胰腺癌、肝癌等特定种类的癌症患病率有关。

如果每天含糖饮料摄入超过ml,患癌风险会增加18%,患乳腺癌的风险更是高出22%。

2.痛风

大部分甜饮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浆”,而痛风发作和果葡糖浆的摄入量,存在正比关系。

年,在美国国家图书馆中收录的一篇关于《尿酸和果糖的流行病学》(TheEpidemiologyofUricAcidandFructose)的研究中发现:每周喝5-6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9%,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竟高达85%!

3.伤胃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可乐雪碧之类的碳酸饮料,含糖量高,会损伤牙齿,然而他们不知道,碳酸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破坏胃黏膜。

所以,即便是当下年轻人热衷的苏打水、气泡水,喝这些饮料本来就为了促进消化,然而一罐汽水下去,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多喝这些,拥有健康

最好的处理方法少喝饮料,多喝水。如果你不喜欢喝白开水,要学会给白开水里加点“料”。

1.白开水里加点“红枣”

红枣水护肝早已不是新鲜事,有实验表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红枣水,持续一周可以达到养护肝脏、促进肝脏解毒排毒的效果。

中医学也认为,红枣水有补气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将果肉丰富的红枣掰开,用温水泡发,这样维生素更利于肝脏吸收。

2.白开水里加点“柠檬”

柠檬一直被誉为是养肝排毒、养颜美白的最好水果。早上起来喝柠檬水是最佳的养肝时机,因为柠檬中所含的柠檬酸有利于肝脏健康,可缓解肝脏负担。

3.白开水里加点“金银花”

金银花味苦,却是降火清肝的佳品,对口臭和便秘的食疗效果尤其好。它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还有美容、减肥、解酒等功效。

都知道喝酒伤肝,建议喝酒的朋友们可以多喝金银花来养护肝脏。

4.白开水里加点“菊花”

菊花属于花茶类,用它泡水喝,味道微苦,却是养肝茶类的代表。菊花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不仅如此,菊花中所含的少量硒元素,也是修复肝脏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白开水里加点“玫瑰花”

玫瑰花茶香气浓郁,入白开水内,滋味甘美,微微淡苦。对于压力过重、心绪不宁引起的郁结与肝火的调养,效果最好。忙累了一天,喝一大杯玫瑰花泡的水,不仅养肝、安神,还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

身体是自己的

要保护好它!

专家推荐Experts

钟光稳

主任医师,现任中科体检医疗总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全国医学期刋发表论文20余篇。参著出版了《实用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等医学著作3部。擅长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血管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急慢性肾炎的诊治。以活血化瘀为特色,疗效显著。

★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jbzd/10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