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高血压之殇

2020-10-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何为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中医中药治疗。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三、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

高血压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疾病,根据临床调查分析,有将近33%的高血压患者都是由于遗传病因导致的。如果既有家族病史,又有不良嗜好的,更容易诱发高血压。

2.年龄

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通常年龄比较大的人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年纪越大的人患上高血压的危险越大。很多中老年人是十分容易受到高血压的侵害的,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与高血压的发病具有紧密关系的因素。

3.性别

从青春期开始,男性血压倾向于一个较高的平均水平。这种差异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最为明显。中年后,女性高血压发生所占比率的改变,部分是由于中年高血压男性的过早死亡率较高所致。

4.体重

肥胖者发病率高,大多数高血压病人,脂肪都比较多。人体的肥胖可以使得脂肪的含量加大,对身体本身就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体重的增加,会对心脏造成更大的负荷,血容量的增加也会导致血管的阻力增加。所以,肥胖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5.食盐

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20g/日发病率为30%。所以,摄入过多的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之一。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6.精神刺激

这是为什么农村的老年人没有城市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病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噪音污染是很少见的,并且农民的生活很简单,很自由。他们没有在大城市里谋生活的压力,精神上就比较放松,患高血压的机率就小了。而且脑力劳动的人比体力劳动的人更易患高血压。精神压力大,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松自己,在住宅上选择安静一点的坏境。

7.吸烟

吸烟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高血压,长期吸烟能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形成小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8.饮酒

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g(约1两白酒),女性应不超过20mg。

9.避孕药

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35岁以上易出现血压升高。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可逆转,在终止避孕药3~6个月后血压常恢复正常。

四、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五、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六、预防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熬夜、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七、高血压的危害

患了高血压,没有感觉并不代表没有损害。高血压病初期,一些身体的症状不易被发现,如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随着病情的发展,细小动脉渐渐发生硬化。中等及大动脉出现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这种变化,多发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所以说高血压没有症状,不代表没危害,它会慢慢破坏患者的心、脑、肾器官,堪称健康“隐形杀手”。

临床数据显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当中,约有50%是无症状的,或出现偶尔头晕、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不知晓、不重视,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照顾家庭,常会拖到病情出了恶化时才就医。但这时往往已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甚至中风、心梗,导致残疾、死亡等一些后果。

如果长期不治疗,高血压的危害会最大化,持续血压高会损害心、脑、肾和主动脉等,最终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甚至生命。

八、各年龄段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对照表!

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是目前衡量我们身体状况最基本的四个指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指标到底多少是合格的?

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是目前衡量我们身体状况最基本的四个指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指标到底多少是合格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参考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很多人体检之后发现自己的指标和标准指标不一致,往往认为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其实很可能是在正常范围内!血压血压过低: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眼前一黑,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包括血管、心脏肾脏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但是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就很需要这张表来做参考。H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对照表

年龄段

高压-男

低压-男

高压-女

低压-女

16-20岁

73

70

21-25岁

73

71

26-30岁

75

73

31-35岁

76

74

36-40岁

80

77

41-45岁

81

78

46-50岁

82

79

51-55岁

84

80

56-60岁

84

82

61-65岁

86

83

另外,如果血压超出标准,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已经高血压了呢?请参考下面这张表。H高血压诊断的一般参考

血压类别

高压

低压

理想血压

左右

80左右

正常血压

以下

85以下

正常高值

-

85-89

轻度高血压

-

90-99

临界高血压

-

90-94

中度高血压

-

-

高度高血压

以上

以上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大于

低于90

低血压

90以下

60以下

另外,专家提醒,血压测值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气温等,一次测量不能盲目作为诊断结果。血糖血糖过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血糖过高: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同样,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一般而言会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H血糖参考值及一般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正常参考值-空腹

3.9-6.1

正常参考值-餐后两小时

7.8以下

糖尿病-空腹

6.1以上

6.1以上

7.0以上

糖尿病-餐后两小时

10以上

11.1以上

11.1以上

糖耐受量受损-空腹

小于6.1

小于6.1

小于7.0

糖耐受量受损-餐后两小时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6.1

5.6-6.1

6.1-7.0

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

6.7以下

7.8以下

7.8以下

血脂血脂过低:很多人以为血脂越低越好,其实血脂过低和高血脂一样危害健康。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摄入水平(每天~毫克)人群的心脏病死亡人数,是高胆固醇摄入水平(大于毫克)的2倍。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mmol/L)时,其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mmol/L相当。血脂过高: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并日益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还会中断血流。就像热水器水管中的水垢越积越多,最终堵塞水管,水流越来越慢,严重时流不出水来一样。H血脂一般参考值

种类

参考值

总胆固醇

2.8-5.17mmol/L

甘油三酯

0.56-1.7mmol/L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

0.96-1.15mmol/L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

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0-3.1mmol/L

尿酸临床上,在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两次血尿酸值男性血尿酸超过μmol/L,女性血尿酸超过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H尿酸的一般参考值

性别

参考值

男性

.9-μmol/L

女性

.4-μmol

最后,这几张对照表是对自己身体身体情况的一个参照,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快转给家人,人手一份!

阅读92

赞在看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10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