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开封市中心医院康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60岁的林阿姨因患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立即介入急性期的康复治疗,针灸后疗效明显,后转入康复科进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出院后林阿姨努力锻炼,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但一直遗留患侧肢体麻木,坚持到康复科找张妙奇医师做针灸治疗,4个月左右肢体麻木痊愈,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医院康复科张妙奇主治医师介绍,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或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②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③突然出现失语或听力障碍;④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完全性卒中(CS)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
张妙奇主治医师指出,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已经被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通过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8%。急性期中经络主症为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治法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要穴位用内关、曲池、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穴,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配穴,如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悬钟、太冲;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按虚补实泻法操作。中脏腑主症为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要穴位用内关、水沟等,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针灸操作: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整体取穴和对症取穴为主,配合头针、电针、皮肤针、眼针、耳针、醒脑开窍等针灸方法,临床上可配合使用。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可用头针、体针、舌针、项丛针等针灸方法,临床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张妙奇主治医师介绍,针灸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效果,偏瘫等症状在病后3个月内疗效最显著,病程超过半年治疗效果缓慢,超过一年称为后遗症期,针灸疗效不显著。脑梗塞患者发病3~5天病情稳定即可进行针刺,但大面积梗塞合并明显脑水肿或者颅内压增高者通常不宜马上针刺。脑出血患者发病5~7天病情稳定可进行针刺,有研究发现,早期针刺风府、哑门,不仅能促进血肿的吸收,而且能减少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卒中后呈昏迷状态而生命体征稳定者针刺强刺激后苏醒几率较高。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失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针刺疗效无明显差异。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病灶单一、表浅,预后良好,若病灶位于大脑半球深部或两侧大脑半球均有病变,甚至是多发性病灶,或者累及脑干,则针刺效果不理想。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多集中在内囊或基底节病灶部位相同者,如病变范围较小,则针刺疗效理想。
张妙奇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偏头痛,中风肢体偏瘫,面瘫,失眠、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疑难杂症。
医院康复医学科公众平台,发布科室资讯,搭建信息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