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偏头痛57例临床分析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颈源性偏头痛临床分析
颈源性偏头痛因颈椎骨质压迫椎动脉和骨赘刺激颈神经根所致,发作时十分痛苦,有些医师常将其与普通偏头痛混淆。近年来随着颈椎病患者的增加,颈源性偏头痛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57例颈源性偏头痛发病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我院神经科收治颈源性偏头痛患者57例,男32例,女25例。发病年龄:30~40岁19例(33.3%),4l~50岁24例(42.1%),5I~60岁14例(24.6%),病史l周至5年。
1.2发病原因颈部长时间过屈过伸24例(42.1%),劳累、精神刺激17例(29.8%),原因不明16例(28.1%)。
1.3临床表现疼痛性质:头痛多呈跳痛或灼痛。疼痛部位:枕部13例(22.8%),顶枕部20例(35.1%),额顶部16例(28.1%),前额部8例(14%);为单侧头痛,发作持续时间0.5h至l周,其中24h内5l例(89.5%),发作频率不定,问歇期2d至6个月。伴随症状:伴有眩晕57例(.%),恶心、呕吐43例(75.4%),耳鸣38例(66.7%),全身乏力9例(15.8%)。
1.4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均作X线及TCD检碰,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管疼挛)43例(75.4%)。其中双侧血管痉挛27例,单侧血管痉挛16例(均为头痫侧),伴有颈内动脉血管痉挛者13例(30.2%)。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11例(19.3%),TCD检查正常者3例(5.3%),异常54例(94.7%),头痛间歇期有17例(31.5%)TCD检查恢复正常,37例(68.5%)较发作期有不同程度好转。
2讨论颈源性偏头痛一般认为多以颈部急连转动、前屈后伸为发病原因,本文资料也表明了偏头痛的诱发因素主要与颈部长时间过屈过伸、劳累、精神因素有关,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①持续性一侧或双储头痛井向颈枕部放射,每次发作部位恒定不变,多呈跳痛或灼痛,头痛可因头位改变加重或减轻。②伴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部分疼痛向手部放射,可有上肢无力、手臂发麻(均为患侧)。③发作期检查有典型压痛点(枕大、枕小),头部活动受眼,少数病例有节段性感觉障碍、上肢肌力减弱。④主要诱发因索为颈部长时间过屈过伸。⑤X线检查有典型颈椎病表现,头痛程度与颈椎严重程度相关。
这些症状与椎一基底动脉痉挛引起脑干、大脑枕、颞叶缺血有关。颈源性偏头痛发作时,患者椎一基底动脉痉挛已被血管造影证实。本组43例患者有椎一基底动脉痉挛,其中13例同时合并颈内动脉血管痉挛。发作间歇期仍有37例存在程度不等的椎一基底动脉痉挛,提示该动脉血管在间歇期仍处于异常不稳定的亚临床状态。临床上少数患者颈源性偏头痛发作频繁,轻微的诱因即可引起发作,可能与这种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的不稳定性有关。
●颈源性偏头痛临床诊断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一般偏头痛:颈源性偏头痛发作时患者偏侧头跳痛、灼痛,特别是部分患者头痛放射至前额、眶上,易被误诊为一般性偏头痛。颈源性偏头痛,患者除有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紊乱的前驱症状外。尚有头痛侧的枕大神经炎和颈神经根刺澈症状,据此特点可与一般性偏头痛鉴别。
②枕大神经炎:枕神经痛可自枕骨下向头顶前额、眶上放射,但枕大神经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史,为锥样或电击样串痛,发作时无脑干听、视觉症状及上肢的颈神经根刺激痖状。颈椎X线片正常。
③丛集样头痛:也呈反复发作样偏头痛,但发作较有规律,多每日定时发作,为眼周眶部的剧烈疼痛,常伴流泪、鼻塞、颜面潮红,发作时间一般持续15min到2h,发作后即可恢复正常。
颈源性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十分痛苦,药物治疗与一般偏头痛不同,应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因此类患者的病灶刺激因素难以去除,本身有较持久的血管痉挛倾向。
发作时由于脑内局部低灌流和缺血而出现短暂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缩血管药物不利于局部供血障碍的改善和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发作期使用这类药物可加重颅外软组织、枕大神经的血供障碍,游离出更多的乳酸、5一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瘾物质,不利于头痛的恢复。可试用钙离子拈抗药、东莨菪碱等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发作期除药物治疗外,作为病因治疗应采用按摩、推拿、理疗、局部封闭等措施,充分松解颈部病变部位软组织至关重要,随颈椎病症状好转,颈源性偏头痛的发作可中止。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