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报健康综合五突然或是小中
2017-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岛内60岁的蔡阿伯,从上周一开始突然出现了失语的症状,不能对答,反应迟缓。两天后早上起来开始出现行走不稳,需家人搀扶。午饭过后出现莫名的恶心感,家人赶忙将其送至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蔡阿伯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小中风会发展为脑梗塞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治卿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小中风,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它是指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小中风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的患者在3年内会发展为脑梗塞。医学家们常常把小中风看成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
行为表现“五突然”陈治卿医生解释,小中风症状多样,通常表现为“五突然”:突然出现脸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或理解力下降;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突然出现头晕、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突发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临床表现,一是颈动脉系统缺血产生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单眼黑朦或失语等;二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及交叉性症状(如一侧面部受累,对侧上肢和下肢受累)。
防中风小贴士
陈治卿医生提醒,发生小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年龄、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大量饮酒、肥胖症、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都容易导致小中风。年龄大于45岁的中年人具有上述一个或多个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则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人群。医院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测分,分值越低,中风风险越高。
本报记者黄辉通讯员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