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家揭秘为啥颈椎病有可能是导致头
2017-6-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本文医院放射科杨学东的今日头条号:放射科杨大夫
已征得杨学东主任授权转发
秋高气爽的北京,恰逢周末,老王一家兴高采烈的准备去香山看枫叶,老王拿出许久没用的单反,仰着头在阳光下擦拭自己心爱的相机镜头,突然一阵头晕,觉得头顶的灯在不停的旋转,胃里一阵阵反胃,老王手一松,就这么眼睁睁把自己心爱的镜头给摔了,身边的老伴一看老王这状态,连忙呼唤孩子们,大家一阵手忙脚乱,拨打,医院。急诊做个CT吧,这头颅CT没什么事呀,经过神经内科大夫一系列详细的体检后,也发现老王的临床症状与平日里脑梗塞引起的眩晕不符合,考虑也许是颈椎病引起的,做了一个颈椎CTA,发现椎动脉狭窄,引起供血不足引起老王眩晕。
那么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包括:
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2.旋颈征阳性;
3.X线片有异常所见;
4.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5.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V1、V2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7.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那么目前的几种影像手段哪种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上更有优势呢?
X线可以观察颈椎椎体的不稳和骨质增生的情况,从而间接推断椎动脉受压情况。
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TCD)通过测量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但TCD只有在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时才出现异常改变,对轻度狭窄诊断效果不佳。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不但能检测颅外段的椎动脉走行、血流动力学信息、管壁的结构,检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和血栓,准确地判断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较TCD更为直观。但美中不足的是检测结果主观性太强,对骨性结构显示差,图像不够直观。
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3D-CTA因其能显示椎动脉全貌,且能很好地显示颈段椎动脉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下图红箭所示为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它与DSA和3D-CTA比较,最大的优势就是MRA无辐射损害,因此MRA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几种影像技术手段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上各有千秋,随着影像技术的日益发展,临床与影像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社会兼职: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
业务方面:医院副主任医师,意大利罗马Sapienza大学访问学者,熟悉全身各系统X线、CT和MRI疾病诊断。紧跟国际研究热点,掌握各种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腹部、胸部CT和MRI有较深造诣。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文章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