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2018-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国~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7/10万~/10万,患病率为/10万~.6/10万死亡率为/10万~.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年张葆樽等进行的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61/10万患病率为.94/10万死亡率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万人年死亡数近万人。脑梗死病人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随着三氧医学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可作为传统医学重要补充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或选择。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用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MCA、BA、V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 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
急性脑梗死;臭氧;脑血流;经颅多普勒
RA-()01(c)--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也有前移。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循环障碍,导致其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脑梗死发生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为了观察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判断其疗效。本文笔者收集了年3月~年10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组治疗,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脑梗死患者均为年3月~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2)发病48h之内人院的初次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1)昏迷、生命体征不平稳、有严重肺心肝肾疾病者。(2)已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患者。(4)对臭氧、奥扎格雷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阿司匹林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用药均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1d2次静滴,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8g1d1次静点,拜阿司匹林0.1g1d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基础用药。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大自体血回输疗法,1d1次,共10次。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
1.3TCD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10d)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改变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MCA、BA和VA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1.、1.,P0.05),治疗组MCA、BA、VA平均血流速度V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4.、3.,P0.)。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2.、3.、3.21l、3.,P0.01)。具体见表1。
3 讨论
年Astrup等提出缺血半暗带理论之后,保护缺血半暗带被认为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缺血半暗带指存在侧支循环和部分血供,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电生理活动虽然消失,但如血流恢复、脑代谢改善,神经元功能仍可恢复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不是静止的,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的程度加重和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因此,如果能及早恢复血供或者提高残存血流的携氧能力均有利于改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在以往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自从引进臭氧治疗后,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2-3]。有文献表明,臭氧可通过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组织活性,使组织的供养状况得到改善,恢复细胞功能,抢救缺血半暗带,起到治疗脑梗死的作用[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早期TCD提示脑血流发生明显变化,以血流速度降低为主,两组患者治疗后TCD示MCA、BA、V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快,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臭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形成。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的脑血流速度有明显的异常改变,通过TCD对患者脑血流速度进行跟踪检测,加以比较和分析,则可为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提示预后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6-7]。
沈雪莉
中国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101;
沈雪莉 神经内科,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医疗,科研核教学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疑难病症积累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主要从事下列疾病的诊治,脑血管病(血栓形成,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周围神经病,多发硬化,震颤麻痹,癫痫,变性病等,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
中国医院神经内科前身是南满医学堂精神病学教研室,始建于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百年时光砥砺中,已发展成为辽宁乃至东北的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及危重疾病抢救诊疗中心。病房现有床位张,共设立5个病区:包含4个普通病区和1个急重症抢救(NICU)病区。门诊共有8个诊室,已开设脑卒中筛查及防治、癫痫及神经系统遗传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痴呆及认知障碍、神经免疫与炎症、头痛等6个专病门诊。并设有神经电生理、神经遗传、神经免疫及血液流变学等4个实验室。共有医生56名,其中博士学位24名,留学归国人员18名,在职教授10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2名,构建了以中青年博士和留学归国人员为骨干的学术队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紧密结合的医疗体系。
尹月
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沈阳
医院神经内一科病房是集临床、教学、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病房。科室设病床50张,内设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溶栓治疗室、康复治疗室及济困病室,科室主治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包括神经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病、神经变性疾病、癫病、头痛、睡眠障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及肌肉疾病。科室以脑血管病治疗为特色,重点开展急性超早期脑梗塞溶栓治疗,使偏瘫患者很快站起来,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并全面开展了早期康复,如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和ST(语言训练)。
年10月末,我院为满足患者的需要,成立了神经内科二病房,共设床位25张,主要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病;癜痫,头痛,睡眠障碍,周期性瘫痪,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复发病。常规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降纤,抗凝,绿色疗法(三氧自血)等治疗。同时针对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已建立了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的卒中单元,使得更多的脑血管病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减少了家庭的负担。
德国卡特医用臭氧总部
项目负责人:呼经理
邮箱:
qq.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