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您警惕脑血管病四高
2018-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生提醒您:
警惕脑血管病“四高”
脑血管病四高:高发病、高致残、高致死、高复发
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了明显前移的趋势,成了我国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导致死亡的头号杀手,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包括已痊愈者万到万,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预计到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危害也将日趋严重……
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虽然有效,但相对创伤较大,需要全麻,手术中有时要阻断脑血流,再发生狭窄时不能重复施行,而且此类手术在我国开展得不够普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约为60%,再狭窄率为7~15%,甚至更高,因此,外科治疗具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禁忌症严格等,疗效有较强的术者依赖性。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对颈部血管(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微小、适应症宽、再狭窄(或复发)率低(约5%)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通过对狭窄的直接治疗使脑血流增加,脑缺血改善,而且能够预防或降低卒中的再次发作。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脑部动脉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疗效可靠,手术最安全,创伤最小。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定义全脑血管造影:是目前最准确的脑血管检查方法。分辨率最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如果通过彩超、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时候,需要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做最后的明确诊断。
全脑血管造影:是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
为什么要做全脑血管造影术1、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缺血(脑梗塞、TIA),根本原因是脑血管出了问题,脑血管就像是地下水管道,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管道淤积狭窄(TIA),甚至堵塞(脑梗塞),或者是管道破裂(脑出血)。盲目治疗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或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想要诊断清楚发病原因,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选择。
2、全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出从主动脉弓到颈部、脑部的所有大血管、毛细血管的详细动态图像,从而指导头颈部血管疾病的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3、其根本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头颈部血管,为预防、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
可以直观地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所显示的病变更为直观,在判断病变供应动脉的来源、数量,引流静脉的去向、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定位定性诊断等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超生,经颅多普勒,MRA、CTA等多种方法,目前临床仍视全脑血管造影为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在其临床上应用范围比较广,与脑血管病相关的疾病都可以应用该诊断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3.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4.了解某些颅内外病变供血情况,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5.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开展脑血管造影术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
年:
07月24号,杨静枝,急诊取栓术!
08月2号,孙凤梅,动脉瘤栓塞术!
10月9号,王广钦,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成形术!
11月4号,武宝珠,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成形术!
11月13号,张士垒,椎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11月24,李守纪,主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12月11号,郑纪敏,肝动脉造影+肝血管瘤栓塞术!
12月15号,孔令军,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年:
1月11,候永成,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3月14,谢文生,支架植入术!
(来稿:普内科刘霞)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医院风采……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