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突发脑梗,因沉迷王者荣耀无法自

2018-8-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王者荣耀,我生命中最美的四个字……

整理

寡人有疾

讲者

宋冬雷冬雷脑科医生集团

来源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近日,一位年仅17岁的小伙子因为沉迷王者荣耀(一款手游)而诱发脑梗入院,起初在发现自己突然头晕、头痛、站医院紧急处理,后因症状医院(医院)。这个年龄的患者一般首先考虑脑炎,但暨大附一院卒中团队专家经过核磁共振检验和腰椎穿刺,最终确认患者是脑梗。

据悉该患者是王者荣耀的资深粉丝,为了冲到荣耀王者段位,窝在宿舍床铺上连续开黑(打游戏),激战40多个小时,中间仅闭眼3小时,而且只靠着外卖小哥随便应付了一顿饭。完成目标,结束游戏打算外出觅食途中发现身体异样。

看到上述小伙子的行为和症状,吓得急诊君赶紧放下正在开黑的王者荣耀,这锅不能全让王者荣耀背!有必要跟大家一次性说说脑梗死,说说卒中,说说卒中的急救,说说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常见类型有2种:

出血性卒中(20%~30%):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①脑动脉瘤;②脑血管畸形;③硬脑膜动静脉瘘;④脊髓血管畸形;⑤脑静脉系统回流障碍。

缺血性卒中(70%~8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缺血性卒中常见病因: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椎-基动脉狭窄和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心源性疾病。

据统计,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脑卒中治疗、护理费用高,会成为家庭和社会沉重的负担:①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②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③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

预防为主!积极救治!早期康复!

1.预防为主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制因素有性别、年龄、遗传等,常见的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吸烟、酗酒、饮食、基础疾病等,现在要在加一个:玩游戏!

注: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脑血管健康”的指标:①血糖<5.6mmol/L;②血压</80mmHg;③胆固醇<4.6mmol/L;④腰围<2尺7(男),2尺4(女),体重指数<24(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⑤零吸烟,不酗酒;⑥每周运动3次,30分钟/次。

脑血管体检筛查:定期筛查,及时发现问题,到脑血管病专病/专家门诊(神经内、外科)

①超声:颈动脉筛查,便宜又方便,但精确度可能不够,如下图↓

②磁共振:CT:CTA(精确性)、CTP;MRI:MRA(筛查优选)、PWI、DWI;

③血管造影:DSA(适用于重症患者)。

二级预防:对有症状的患者,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针对性治疗脑血管的病变。

2.积极救治

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80mmHg

降脂治疗:一般患者LDL低于2.59mmol/L或降幅30%~40%

降糖治疗:吡格列酮

抗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

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小剂量阿司匹林

外科治疗举例

颈动脉狭窄治疗:

注:内膜剥脱手术、介入支架术,各有优缺点,具体要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和医生建议。

超声辅助溶栓:发病3小时内静脉rt-PA(Ⅰ级别证据),有些患者3~4.5小时也可以,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基底动脉闭塞的静脉或动脉溶栓研究,两者疗效无明显区别,因此不特别推荐动脉溶栓;超声辅助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取栓效果好(发病6~8小时之内,3~4医院)。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做这个手术,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

三步识别脑中风,牢记“中风”

降低脑中风的致残率,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对于不是学医的老百姓来说,怎样才能快速识别脑中风呢?“中风”,是一个十分有效、可行的策略。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还不是特别明白,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一下视频(时长1分钟)↓

“中风”宣教视频:由中国卒中学会领导的支持和指导,赵静教授和刘仁玉教授共同组建的中国卒中学会中风特别行动组导演和制作了。

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63846

文章来源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如有侵权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8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