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2019-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致死致残率较高。主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动脉狭窄所致,以颈动脉最为多见,尤其是它的起始部及虹吸部,其次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锁骨下动脉等,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动脉炎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由于缺血部位不同,其表现常为眼前一过性黑蒙、突发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或无力、语言障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也有眩晕、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的缺血性脑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脑缺血发作成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性。
(2)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所致,梗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临床表现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济失调、眩晕等,如面积较大或累及部位较多可出现意识障碍、闭锁综合征等。
(3)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发生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相应的脑功能障碍,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5%。栓子的来源主要为心源性,少见有粥样斑块脱落栓子、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及其他来源不明的栓子。
(4)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为梗死,缺血后脑组织坏死、液化,最终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占脑梗死的12%~25%。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及丘脑、脑桥、内囊和脑干。
(5)高血压脑病:是血压骤然急剧升高导致一过性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也可发病,发病时血压急骤升高,舒张压常在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为~mmHg,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黑蒙,部分患者出现失语、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听力障碍等。
2.慢性起病的缺血性脑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多表现为头昏、头晕、易疲劳等症状,但长期脑缺血或多次梗塞可能会导致血管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力障碍、理解判断力障碍,还可出现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表现为情感不稳,易兴奋激动,行为不检点等。
我院特色治疗办法
1.血管内支架置入
用于治疗头颈部血管狭窄所致脑缺血性疾病。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后插入几毫米直径的导管,经导管向目标血管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后撤出球囊,经导管再次向狭窄处置入支架以改善血管狭窄,具有创伤小,见效快、风险低、不受病变部位限制等优点。
椎动脉支架置入
椎动脉支架置入
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
颈动脉支架置入
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
2.颈动脉内膜剥脱
适用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狭窄所致脑缺血性疾病,经颈部小切口直视下切开颈动脉剥离狭窄处斑块,效果确切,费用低廉。
3.脑血管搭桥
适用于颅内血管闭塞所致脑缺血性疾病,常用颞浅动脉或枕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支或小脑后下动脉直接吻合,治疗颅内前、后循环。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巨大复杂动脉瘤和颅底肿瘤的血管重建以切除复杂病变,同时保证正常的脑组织供血。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蒯东提醒大家,脑血管疾病危害极大。而要想保护脑血管健康,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尽量的以清淡以及富含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除此之外每天的饮食还应该具有低胆固醇、低盐、低糖的特点。同时还应该多补充些维生素,比如像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p等。在情绪上也要尽量控制,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也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活动和休息。
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