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大自血为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
2019-7-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臭氧大自血为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
刘泽银,张成明,廖运生
(医院,四川武胜)
[摘要]
目的:
观察臭氧大自血为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方法:
将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臭氧大自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组总有率为8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配合臭氧大自血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臭氧大自血:神经功能缺损:疗效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如脑梗塞、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发病例万,其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占全部脑卒中类型的85%[1],经统计死亡率为/10万、致残率为67%,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脑梗塞患者可出现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口眼歪斜、肢体功能障碍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功能,但治疗周期长,疗效欠理想;我科采用臭氧大自血为主配合患肢功能训练、电针、中药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例,并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其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2]和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引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②首次发病;③18岁≤年龄≤80岁;④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对臭氧过敏者:②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脑肿瘤、结核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脑梗塞常规处理方法,如抗凝、中药活血化瘀、针刺、康复训练等。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患者卧位或坐位,医者在患者肘部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用16号针穿刺放ml血入治血袋中,加入三氧ml,轻轻摇摆2~3min,以滴/min的速度回输入患者体内,最后用生理盐水以60滴/min输注,待血全输入后贴消毒贴后拔出针头,嘱患者按压5~10min,观察20min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方可离开。臭氧大自血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结合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3]变化情况拟定疗效标准。痊愈: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减少91%~%;显效: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甚至评分增加。另外,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x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2.2 复发情况
对显效和有效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治疗组未发现复发,对照组则复发脑梗塞2例。
3 讨论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速度减慢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5],造成患者肢体偏瘫、偏盲、失语等功能障碍。脑梗塞常规治疗主要以抗凝、神经营养剂等对症治疗为主。臭氧大自治血可使红细胞流变性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状态;可加速三羧酸循环,增加基础代谢,促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可分解粘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减轻动脉硬化,增加血管弹性[6-7],在改善脑血供、增加氧含量、清除自由基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据资料表明,神经细胞的最长恢复期为2年,笔者所选受试者最长病程亦未超过2年。对于脑梗塞后遗症超过2年的患者,配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是否仍有较好疗效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英.臭氧治疗急性脑梗死例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17(11):34-35.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3(2):1-6.
[4]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9(6):-.
[5]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薛常虎,吴军,郑卫娟.奥氧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42(1):-
[7]何晓峰.臭氧治疗的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泽银,张成明,廖运生.臭氧大自血为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9(03):49-50.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仅用于内部人员业务学习,非商业用途。
2、仅代表学术观点用于业务交流。
案例分享
案例一
陆大哥,男,57岁,因"言语不流利1年余,右侧肢体麻木2天"于年08月05日18时30分入院,患者自诉约于年年初某天突然出现言语不流利现象,构语迟钝,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或偏瘫等症状,自觉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未引起重视,故未曾诊治。于年08月03日中午突发出现右侧肢体麻木、偏身感觉障碍,半边身没有知觉。行走正常,无昏迷、抽搐,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步态不稳等症状,遂于年08月04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行头颅MRI提示:1.左侧丘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2.桥脑、两侧基底节区及右侧放射冠多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3.两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区及额顶叶皮层下多发腔隙性缺血灶;4.两侧基底节区、桥脑、右侧丘脑、左侧海马多发低信号影,考虑含铁血黄素沉积;5.脑萎缩。建议住院治疗,但患者有一家属是我院老职工,故回到我院住院。既往有2年余"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查体:神清,BP/70mmHg,心、肺、胸、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言语欠清晰,构语稍迟钝,吐字不很清晰,双侧眼底检查无出血及水肿,视乳头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额纹稍变浅,右侧鼻唇沟稍变浅,伸舌居中,口角无明显歪斜,臌腮无明显漏气,吞咽无呛咳,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面部、躯干、右侧肢体浅感觉稍减退,深感觉尚正常,踝阵挛(-),髌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诊断:1.脑梗死。2.高血压病。3.高脂血症。入院后只做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7次(因家中有急事故未能继续做完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言语明显流利,吐字清晰,左侧面部、躯干、肢体麻木现象也基本完全消除。感觉与右侧正常。
案例二
韦大哥,男,61岁,因"右侧肢体乏力6年余"于年07月17日入院。
患者自诉年11月28日晚上睡觉时忽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伴头晕,眼花症状,头晕眼花持续几分钟后自行缓解。但肢体乏力现象未见缓解,尚能自行行走,抬脚未见明显受限,右手不能持杯子等稍重的物体,遂以年11月29医院就诊,行头颅CT显示未见异常,但是测血压发现血压高,具体血压值不详。家人不放心,于年11月30医院入院治疗,住院当天晚上病情加重,右侧肢体无力,站立不能,右手不能持物,出现言语卡顿,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昏花,口角向右侧歪斜,伸舌向左偏,步态不稳等,予脑造影血管术检查,检查提示:1.I型主动脉弓;2.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可见动脉粥样硬化。头颅MRI提示:脑干梗塞。治疗上予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他汀药物、脑细胞保护剂,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治疗,予行高压氧,针灸治疗,随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仍有乏力现象,右手能抬举但不能提稍重的物品,走行上台阶感觉乏力、只能上几级台阶即需要休息。出院后又曾去做了10次高压氧,但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神志清晰,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表情自然,接触可,问答切题,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眼底检查无出血及水肿,视乳头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无明显歪斜,臌腮无明显漏气,左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踝阵挛(-),髌阵挛(-),右侧巴彬斯基征(-),余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诊断:1.脑梗塞。2.高血压病。给三氧大自血疗法治疗17次,现右侧肢肌力均可达Ⅴ级。原从河边走较陡的坡到家门感觉很吃力,需要中途休息,现能一次比较轻松地走回家。入院时检查血脂、胆固醇、尿酸均高正常,治疗后复查完全正常。此病例说明高压氧治疗不能改善的病例不仿用三氧大自血疗法,可能会有意外的疗效。同时能有效降血脂和尿酸。
案例三
张哥,医院治疗后一直遗留一些后遗症,走路和小跑时感觉抬脚吃力,感觉脚步沉重,经10次三氧大自血治疗后,现感觉整个人比以前精神,充满活力,跑步脚步感觉很松,可随便跑步了。对三氧治疗非常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