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2016-9-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基底动脉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之一。后循环狭窄中,41.5%位于椎动脉颅外段,41.8%位于基底动脉。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注册研究显示,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0天内发生致死性后循环缺血脑卒中者为1.9%,严重残疾者为18%,轻度残疾者为51%。Meyers等报道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死亡率为6.1~9.7%。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预后极差,如得不到治疗,其病死率超过70%。
年,Phatouros等报道了第1例支架置入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病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和脓毒血症);3个月后LanzinoG等报道一例成功基底动脉近端狭窄病例。年,Gomez介绍12例成功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没发近期并发症。随访0.5~16(M5.9)月,1例发生非特异性症状,1例TIA。年,Phatouros再次报道2例成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年,YuW等报道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经验。年,Abruzzo等报道1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长期随访结果。近期文献报道,支架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4.6%
一、术前评估
基底动脉闭塞和狭窄如果侧支循环很好,可能不会出现严重症状(侧支循环主要来源于后交通动脉、双侧小脑后下动脉软膜支、脊髓前动脉等)。保守治疗无效,狭窄程度大于90%的病变需要血管内治疗。
二、病变分段
基底动脉病变根据手术的风险和难易程度,分为三段:起始段、中段、远端。发病中段最多见;下段操作风险最高。中段操作最简单,可选择球囊扩张支架或自膨式支架。
三、远端病变
如果双侧或单侧后交通动脉很好,尽量保守治疗。基底动脉远端病变如果病变较局限,或距离基底动脉顶端有一定距离,可单纯球囊扩张或较短的球囊扩张支架,支架不要越过大脑后动脉P1段。如果病变累及整个基底动脉顶端,最好选择自膨式支架跨过优势侧大脑后动脉P1段;操作时注意Winspan自膨式支架头端较长,在通过顶端时可能会有阻力,一定要缓慢推送,或将微导丝头端送到远端皮质动脉内(P3~P4段),提高支架通过性和减轻对血管壁的摩擦,防止损伤血管。
四、中段病变
中段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相对来说技术难度不是很高,但该处病变斑块钙化较多,有时会遇到扩张不开的情况下,不宜反复扩张或使用较大直径球囊扩张,一味追求影像学完美。
五、起始段病变
起始段支架置入的位置非常重要:选择左侧或右侧椎动脉主要参考血管解剖,一般选择优势侧椎动脉或较直的一侧;跨左侧椎动脉、跨右侧椎动脉、直接置入狭窄段,不跨过椎动脉。
选择较小球囊预扩张,如果椎动脉末端本身发育不良,使用较大球囊扩张就会导致血管破裂。
支架的选择: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都可以,位置一般要覆盖一侧椎动脉,对于跨越其中一侧椎动脉方法,自膨式支架更加有优势。
主办单位:医院石家庄市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