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头部出现5大征兆,警惕脑梗,预防做

2020-8-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2.html

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暑湿热重、阴阳交替,十分容易诱发脑梗。此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体态肥胖的人群,更需格外注意。

夏天“头部”出现5大征兆,小心脑梗,及时查脑CT

1.突然剧烈疼痛,约70%的脑梗者,发病前会出现头痛加重的情况。

2.打哈欠、嗜睡,约80%的脑梗者,发病前5-10天会出现这类情况。

3.舌根发硬、吐字不清,总咬到舌头,脑血管堵塞,脑供血不足所致。

4.视力模糊,眼前一过性发黑,警惕脑干、小脑和脑桥中出现血栓。

5.流鼻血,尤其是高血压者,需警惕脑梗,及时就医,切莫拖延。

三大行为会加速血管堵塞,你一定要少做

01

长期大量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会加速脑梗的发生,比不吸烟的患者,高出2.5倍。

香烟燃烧后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促使心跳加快,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增加脑梗风险。

因此,预防脑梗、减少血管堵塞,一定要尽早戒烟,越早越好。

02

长期大量饮酒

长期喝酒也有增加脑梗的风险。酒精可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加速动脉硬化,易造成脑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脑梗。此外,酒精还可促进脑动脉平滑肌收缩,从而降低脑血流量,增加脑梗塞的发生率。并且,喝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诱发脑梗塞。

03

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缺少睡眠也会增加脑梗风险。熬夜会导致体内分泌大量的激素,而激素又会让血管收缩,会阻碍血液流动,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导致血管堵塞,进而诱发脑梗等。

预防脑梗,减少病变,做好“4多3少”

01多饮茶,通血管

多饮茶,补充水分,可稀释血液,减少血栓,预防脑梗的发生。此外,多喝茶水,还可消脂排毒,给血管排毒、减少堵塞、有益健康。

古古丁荷叶茶,泡水喝,可消脂降压,减少血管堵塞,保护血管健康。

用古古丁、荷叶,小叶苦丁,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荷叶,含黄酮、生物碱类,具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减肥的作用。用其泡水喝,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同时,还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血栓发生几率。

小叶苦丁,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可抗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健康。

古古丁,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改善血脂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几率。

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可促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

02多蔬果,补营养

果蔬中含丰富的营养素。其中的纤维素,有利于调节血脂,减少血管堵塞。并且,多吃蔬果,还可以强健血管,保持血管弹性,也有利于血脂健康。

每天至少要保证5种蔬菜。并且,颜色不同、种类不同、搭配在一起吃。西红柿、胡萝卜、青椒等黄绿色蔬菜,有很好的调节血脂之效。

03多监测,控血压

高血压者要注意勤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切莫忽视。

每天6至9时,17至20时,两个血压高峰时段,各测一次。要坚持服药,切莫擅自停药,以免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生前壁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专家提醒,不论何时,高血压者,都要按时吃药。

04多动手,空手抓

左手练习空手抓可促进血液的循环,促进大脑运动、增加血管的弹性,预防脑血管堵塞。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做30-50下。

1.少激动

情绪起伏过大,大喜大悲、过于激动,都会诱发脑梗。因此,控制好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可减少脑梗的发生。

2.少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一旦摄入过多,会变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常说的“坏胆固醇”。这些物质,十分容易聚集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堵塞血管。

3.少依赖空调

夏季一旦过度依赖空调,致使室内外温差太大,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来说,易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产生障碍而发生脑梗塞。所以,夏季一定不要过于依赖空调,避免过大的温差刺激血管。

常转动三个地方,有益血管健康

01

转转头部

左右转、上下转,摇头晃脑可增加颈部运动,促进血液流动,保护血管,预防脑梗发生。

02

转转手腕

用手腕画圈,顺时针30下、逆时针30下,增加手部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03

转转脚腕

手和脚连通着人体的12条经络,和手的方法一样,舒筋活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天有时间就转转。

腰肌劳损如何处理?一文轻松搞定!(附锻炼方法)市级专医院现场评估“三伏贴”来啦!错过又要等一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9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