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完成首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顺
2021-3-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近期我院介入导管室与神经内科、麻醉科通力协作,成功完成一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填补了我院此项技术的空白。
病例分享
近期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杨阿姨,今年56岁。在住院期间行头部CTA检查时,发现杨阿姨的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于是神经内科田慧军主任、王艳芳主治医师联合介入导管室单宏宽副主任医师,讨论并分析患者目前情况,考虑患者年轻,且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血流冲击明显部位,破裂出血的风险较高,且患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如果任其发展,犹如颅内埋藏一枚“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会极高,遂与家属交代后取得家属理解同意,为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患者的动脉瘤位置)
动脉瘤栓塞手术由介入导管室单宏宽副主任医师主刀,首先为患者实施全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患者颈部及全脑血管情况,找到动脉瘤,为治疗做好充分准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情况)患者动脉瘤仅2.38mm×2.09mm,而且为宽颈,载瘤动脉迂曲成角,手术难度较大,单纯栓塞弹簧圈不稳定,需要行支架辅助栓塞。通过建立稳定通路,首先在患者颅内置入2根微导管,一根释放支架,一根进行栓塞,经过团队默契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过内科精心治疗调理,术后3天患者即恢复良好出院。
(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全脑造影图示)颅内动脉瘤科普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多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死亡率较高。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约达到5%-10%,其中约有2.3%患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因无症状而未能发现,普通人群中的0.01%发生动脉瘤破裂引起SAH,预后较差,大概30%-50%的动脉瘤破裂导致病人死亡,另外的40%~50%的存活者也会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由于开颅手术创伤大,同时介入材料的不断进步,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主选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患者开颅手术极其高危、开颅手术失败,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开颅手术等情况。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目的在于:利用股动脉穿刺,将纤细的微导管放置于动脉瘤囊内或瘤颈部位,再经过微导管将柔软的钛合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内并将其充满,使得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从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
目前,我院介入导管室对于前后循环的各种动脉瘤的急诊、择期介入栓塞手术均能熟练独立进行。欢迎颅内动脉瘤患者来我院咨询诊治、得以早期规范化治疗。
我院神经介入专业开展手术病种如下
一、缺血性疾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眩晕);
3、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急性脑梗塞;
4、烟雾病/烟雾综合征;
5、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6、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7、颅内静脉窦狭窄/血栓(头痛)。
二、出血性疾病
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破裂动脉瘤;
2、自发性脑出血(尤其年轻患者);
3、慢性硬膜下出血。
三、其他疾病
1、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
2、脑肿瘤术前判断供血情况。
供稿〡介入导管室
往期回顾
◆北亚医医院11月份锦旗和表扬信!
◆改善医疗服务丨夜间门诊,让康复科患者重拾笑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