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雄安里的绣花功夫

2025/3/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白洋淀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对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一体化综合治理

◇“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计造林47万亩,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54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19种,“水下森林”初步显现

雄安,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之城正拔节生长。“华北明珠”白洋淀碧水蓝天,重现往日美景;“千年秀林”枝繁叶茂,一派生机勃勃……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当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历经了一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绣花”功夫。如今,白洋淀的“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双面绣”:对症下药疗愈“华北之肾”

碧水蓝天,鸟翔鱼跃,灵动如画。秋日的白洋淀,举目皆景。

一大早,董庆华就带着地笼来到淀边,准备上船捕鱼。“看到现在的白洋淀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感到欣慰。”70岁的渔民董庆华见证了白洋淀环境由好到坏再变好的几度变迁。“以前一猛子扎进水中,能清楚看到里面的水草和鱼,我们和鱼一起在淀里游。后来,污水直排,白洋淀甚至一度干涸。”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修复和保护力度空前加强。采用正反两面图案同样精美的“双面绣”,淀内外、岸上下齐头并进。实施生态清淤、退耕还淀、湿地截污、水系疏通……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白洋淀是个淀泊和数千条沟壕连通的水系。雄安新区设立前,一些淀区被分割“包围”,养鱼、种藕,底泥沉积,影响水质。年白洋淀启动生态清淤,恢复水面和水活力。

“清淤工程如同大换血手术,既需要修复‘动脉’和‘静脉’,还要治好毛细血管,让每个部位都能产出或适应新血液。”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水环境事业部部长朱宝锋说。

治理白洋淀最恰当的清淤深度是多少?清淤施工会不会造成淀泊底部渗漏?污染底泥治理后淀区水生态能不能快速恢复?不同污染程度鱼塘需要用哪种清淤技术?……面对一系列难题,当地率先在两个区域选择不到1平方公里范围组织实施清淤试点,并找到答案。

“一塘一策”,精准施策。朱宝锋介绍,按照鱼塘污染程度,先把鱼塘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无污染鱼塘,再分别采取生态清淤、原位治理和直接拆除围堤围埝等针对性处理工艺。

“我们将治理区域推广到全淀,重点聚焦鱼塘沟壕治理、百淀连通和生态修复等,取得良好成效。”朱宝锋说。目前,白洋淀内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持续跟踪监测。特别是对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一体化综合治理。

在这座“未来之城”,科技赋能的“绣花”功夫也正渗透进生态治理的方方面面。

一小时内对指定区域进行污染物排查和数据分析,实时反馈湖区周围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和噪音、辐射等信息……如今,无人监测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组成的“天地淀一体化”系统代替了人工观测。凭借这套智慧监测系统,技术人员能更快、更准确识别污染物。

“绣花”治理,白洋淀生态迎来生机。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在白洋淀荷花池畔,“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标语赫然醒目,和碧水蓝天一起见证着白洋淀重绽光彩。

白洋淀木栈道(年9月20日摄)张铖摄

“平针绣”:“千年秀林”造就林中之城

走进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放眼望去,绿色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绵延不尽。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植绿?雄安新区采取线条排列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的“平针绣”,即绣成“三带、九片、多廊”的绿色空间。

“元宝枫,高度厘米,栽植时间年12月7日。”“千年秀林”的每棵树上都挂着一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bzz/15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