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交界区狭窄的支架治疗

2020-8-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肥肉减少的小秘诀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m/36116.html

正文共:字11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病例详情

病情信息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头晕、言语不清伴行走不稳2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

2医院行MRI检查提示:双侧小脑半球及桥脑多发新近脑梗死。

复查头MRI提示小脑、脑干及丘脑新发脑梗死病灶,MRA提示双椎动脉末端及基底动脉中下段显影浅淡,双后交通动脉开放,右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

当地DSA提示:左椎动脉末端与基底动脉汇合处重度狭窄,右椎动脉经脊髓前动脉顺向和基底动脉逆向血流显影。

复查TCD提示左椎动脉V4段远端、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

团队讨论意见

DSA提示左椎V4段狭窄近段血管直径稍细(目测2mm)而基底动脉正常段直径较粗(目测2.5-3mm),考虑患者左椎动脉为非优势椎动脉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结合高分辨核磁未见左椎V4明显血管外径变细,可除外了发育不良或者阴性重构。

治疗策略:

1.微导管辅助微导丝过病变。

2.选择稍小直径的球囊预扩,再放置自膨支架。

治疗过程简述

治疗中最大困难如术前估计是微导丝过病变困难,原因是病变狭窄程度重,且成角(斑块偏心因素加重病变成角)。在将微导丝(Traxcess,0.")头端塑了一个小弯后,微导丝艰难通过病变。

微导丝到位后,原想跟进微导管(Echelon10)行微导管造影证实在真腔,但因微导管无法越过病变而作罢。

将微导丝后接Dockling延长导丝后撤出微管,依次送入Gateway1.5mmx9mm,2.0mmx9mm球囊预扩后,放置Winspan3.5mmx15mm支架。术后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约15%。

椎基底动脉交界区狭窄,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能除外有无血管发育不良,有助于确立治疗策略。

内容系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bzz/9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