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眩晕对症治疗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读而思
duersi
头晕属患者的一种自我感觉体验,包括非旋转性的摇摆感、乏力、虚弱、头重脚轻、头部昏沉或者站立不稳等。眩晕从字面上来解释,“眩”指的是目眩,“晕”指的是天旋地转。“眩晕”合并起来就是指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置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升降或倾斜等。
眩晕分类
眩晕在临床上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是指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中枢性眩晕的患者常感到旋转、恶心、呕吐、出汗,头部眩晕持续时间长,但程度较轻。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病变多引起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周围性眩晕患者头部晕的程度比较重,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常表现出不停地呕吐、出汗、面色改变,有些患者形容自己的症状时常说“胆汁都吐出来了”。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药物毒性眩晕。
非前庭性眩晕与前庭性眩晕没有直接的关系。非前庭性眩晕患者常表现为发烧、恶心的头晕,或者是由于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影响脑内能量代谢、脑缺氧等。
识别头晕和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这么多相似的症状,那么怎样识别两者呢?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引起的头晕,患者的头部没有明显的旋转感,但会有头重脚轻、头晕、头胀、头痛甚至感觉头部内憋得慌、感觉脸上哄热,高血压患者头晕时出现心慌手忙,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又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时主要有持续时间短、头部晕的症状轻,看景物时,景物旋转,感觉眼震,恶心但吐不出来。
耳石症患者引起的眩晕,属于位置型眩晕,患者主要是由于耳石从壶腹部流入了半规管引起的前庭平衡障碍。患者只需在医师的帮助下,在床上翻滚几下扭转头位,让耳石从半规管复位,流入壶腹部就可治愈。
梅尼埃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躯体平衡障碍引起的眩晕,患者常有恶心、呕吐、眼震的感觉,如果是由于中耳传导声波的淋巴膜路引起的眩晕,大部分的患者还伴有耳朵发闷甚至耳鸣耳聋。此类的患者也多是由于疲劳、熬夜受凉引起的膜路水肿,前庭平衡失调。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又称为“后循环缺血”。出现眩晕的类型主要有脑干梗塞、小脑梗塞、内听动脉闭塞等。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也会后循环缺血引起眩晕。后循环缺血不能供给前庭神经血液正常流通引起眩晕。
眩晕大部分根源不在头部在耳朵
说起眩晕,大家通常认为病根在头部,并非如此,有近乎三分之二的眩晕症病根藏在耳朵里,这就是前庭周围性眩晕也叫耳源性眩晕。其病变在耳蜗前庭器官,起病突然,眩晕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呈阵发性,有眼震症状。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变压性眩晕,前庭迷路震荡等。第二大类就是前庭中枢性眩晕也叫脑源性眩晕,全身某些病变累及前庭中枢引起的眩晕。起病缓慢,呈持续性,可持续数日数月。眩晕较轻,眼震方向无规律性或无眼震,体检中常有脑干损害体征。如脑供血障碍、小脑出血、脑膜炎、脑瘤、脑脓肿等。最后一类就是非前庭性眩晕,包括:眼源性眩晕,颈源性眩晕,血液和心血管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消化和植物神经系统引起的眩晕。
由于眩晕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骨科(颈椎病)、老年病科、血液科、中医科等,因此,患有眩晕的患者常常是今天看这个科,明天看那个科,形成了眩晕病“多科论治”现状,而治疗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徐医附院成立了临床眩晕听力中心,医院建立的国内第一家设备最全的眩晕病研究所,徐医附院临床眩晕听力中心为联盟单位,引进了美国先进的全套前庭功能检查及治疗设备,并配备了全自动化耳石复位仪,研究所还汇集包括耳鼻喉科、神经内科、中医科、骨科、心理科等多科眩晕病知名专家同时会诊,使眩晕病症的治疗更具针对性、系统性。那么朋友们请正确认识眩晕对症治疗少走弯路,尽快得到专业的治疗,其他地方解决不了很有可能你弄错了位置去错了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