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之钥ldquo中风rdquo

2021-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303/4584308.html

摘录自嵇汝运

美国卸任总统尼克森突患中风、经多方抢救无效,于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在纽约病逝,终年八十一岁。这位政治家的逝世,无论他昔日的朋友或政敌,都表示深深的哀悼。可是,即使现代医学辉煌的成就,仍不能把他从这突发性的凶险疾病中挽救过来,不免令人怅然。

中风的学名叫做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1。它发病突然,往往在一瞬间造成患者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医院的神经科住院病人中,中风占四分之一左右。中风与心脏病、恶性肿瘤,已构成人类三大死亡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风患者每年发病人数为一百三十~六百万人,其中六十~一百万人不能救治,其余的即使免于死亡,往往也留下终生难治的瘫痪等残疾。因此,"中风"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大敌之一

两大中风类型

中风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小中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及脑栓塞。长期患有严重高血压而又未积极治疗的患者,最易发生出血性中风。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最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血管破裂而出现的脑实质内出血称为脑出血,它可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内囊或基底节部位的出血。脑出血量大时,可形成巨大的血肿,使颅内压急剧升高。出血量少时病情缓慢。脑出血多为突然发作,部份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日前可能有头痛、无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盛夏或隆冬气候骤变,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或工作劳累,用力排便时,都可能诱发脑出血。脑出血的症状是剧烈头痛,往往是跳痛感,伴有眩晕、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并迅速进入昏迷。一般起病后即出现口角歪斜、失语、偏瘫等神经受损体征。蛛网膜下出血是脑部表浅血管破裂所致,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脑膜刺激引起颈项强直,血液进入脊神经根周围间隙,可引起腰背痛,作腰椎穿刺可发现脑脊液中有大量红血球。蛛网膜下出血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缺血性中风又叫脑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临床上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栓形成最为常见。脑血栓形成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是脑动脉硬化。硬化后的血管弹性减弱、内膜粗糙,管腔迂曲狭窄、使血小板易于聚集,加之血液黏滞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在发生脑梗塞之前、部份病人有短暂性的脑缺血症状发作,称作小中风。小中风的特点是起病突然、常表现为某种神经功能突然失灵,大多无意识障碍,历时短暂,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完全恢复而无任何后遗症。患者常反复发作,症状重覆出现,其原因可能是脑血管痉挛和微血栓的形成,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约30%患者在小中风首次发作后的三年内发生脑梗塞。因此,小中风是一个信号,应及时治疗,长期追踪,防止病情恶化。

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元凶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引起中风的元凶。高血压和高血脂又是形成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此外,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中肾上腺素的浓度增高,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凝聚,也可诱发中风。我们日常的社会活动、经济亏盈、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等造成的长期精神负担和生活欠缺规律性等,都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脑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缺血、缺氧,继而产生脑代谢障碍和脑组织的退行性变。早期的症状表现为缺血性脑功能障碍,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或嗜睡。如不及时控制,可发展为脑实质损害,出现头晕加重,语言障碍,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发生一侧肢体的运动障碍,这就提示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已相当严重,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中风的发生了。

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很高,医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一二十岁时动脉硬化即可开始,四十岁已经常见,五十岁以后几乎人人都有。男性动脉硬化的程度较女性为甚。中风虽然来势迅猛,但脑动脉硬化却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对于脑动脉硬化的防治要从青年时期开始。

中风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中风的家族中,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比一般家庭要高出四倍。医学家的调查表明,中风的遗传是通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因素起作用的。据调查,父母血压均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为3.1%;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的,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为28.3%;父母皆有高血压,则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为45.5%。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如此密切,中风与遗传的关系自然也十分密切了。

饮食与中风关系十分密切。沿海地区居民与山区居民相比,中风发病率明显为低。医学家分析认为,主要前者多吃海鱼(富含W-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缘故。动物油脂、内脏、蛋黄、鱼子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下浸润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要适当限制,有人建议每日膳食中脂肪含量低于三百克,对预防中风有一定意义。牛奶、鱼类、豆制品中胆固醇含量较低,可多吃一些。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的过程。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改善血管弹性,还能促使钠盐从尿中排出。在牛奶、瘦肉及蛋白中它们的含量较高。

食盐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但摄入过多能使血压增高,血小板凝紧功能亢进,导致中风。据调查,凡嗜咸食的地区,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病率也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病人每日吃盐量不超过五克,而我国人吃盐量普遍偏高,超过十克,对于防治高血压和中风是不利的。

病人的脾气、性格与中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中风病人中急躁性格的人发病率为一般老人的五倍。一般认为∶个性太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抑、过分自负、情绪紧张、固执易怒的人容易诱发中风。人在发脾气时能产生特殊物质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它们促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血液凝固性增大,便加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会,以致发生中风。

中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冬季(一、二月份)发病数最高。在气温最热的夏季,也是发病高峰。春、秋二季发病率相对较低。外界气候的变化引起人体内在环境的变化,恶劣的气候使人体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骤冷的气温,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收缩血官,升高血压,可使原来已有病变的脆弱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冬委人们饮水少,夏季出汁多,体内缺水造成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容易导致脑部血栓及梗塞。因此老年人宜注意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温,以防止中风的发生。

中风的先兆有哪些?大多数病人在中风发生前都有瞬间脑缺血的表现,如麻木(面麻、舌麻、唇麻、肢体轻麻等)、轻瘫(嘴歪、舌斜、流涎、说话含糊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突然摔倒等)、眩晕(头昏眼花、视物旋转、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短暂性失明及记忆丧失等。这些先兆持续时间很短,能在二十四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必须引起重视,医院就诊。

在所有病人中,脑出血占30%,以男性高血压病人为多。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发病的快慢、血压的高低,都与心脏的功能有关。重型病人出血量大,迅速昏迷,多在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轻型者出血量少,病人神志模糊、嗜睡,一般两周后病情逐渐隐定,脑水肿消退,一月后肢体瘫痪逐渐恢复。病变侵犯了脑部"语言中枢",就会发生失语。习惯用右手的人,语言中枢在左侧大脑半球,习惯用左手者则语言中枢在右侧大脑半球。失语有感觉性失语和运动性失语两种。感觉性失语的病人神志清楚,听力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话。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话,发音器官也正常,但说不出来。多数学者认为后者治疗效果较好。

中风的中西医疗法

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有时差不多。可是,由于病变性质不同,治疗原则完全不同。如果把缺血当成出血治疗,应用止血药,就会加重缺血;如果把出血当作缺血治疗,应用扩张血管药物,就会加重出血。因此,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中风病人多有昏迷,自己不能讲述病史,家属和陪同要提供详细的发病情况。医生要抓紧时间,一面抢救,一面观察,不能延误时机。

出血性中风的治疗(2),主要包括安静卧床、降低颅内压,并用甘露醇(注1)、速尿、地塞米松……等药物控制脑水肿,用利血平(注2)等药物降低血压,用6-氨基己酸(注3)、止血敏等药物止血,用安定·(注4)、冬眠灵(注5)等药物镇静。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罂栗碱(注6)等药物扩张血管,以阿司匹林(注7)、潘生丁(注8)等药物抗血小板凝聚,以尿激酶(注9)、链激酶(注10)等药物溶血栓,并用中药丹参促使活血化瘀,并降低颅内压。

中医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神志清楚而病轻,中脏腑者神志不清而病重。病理因素主要是肝风、痰、火、血瘀。治疗的方法除中药内服外,还配合针灸。

中经络治法为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一般用牵牛散或天麻钓藤饮加减。常用药为天麻、钓藤、菊花、白附子、陈皮、制半夏、胆星、竹黄、地龙、僵蚕等。

中脏腑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的治法为熄风清火、豁痰开窍。一般用羚角钧藤汤。常用药有羚羊角、钧藤、石决明、珍珠母、胆星、半夏、竹黄、竹沥、黄连、菖蒲、郁金、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猴枣散等。脱证的治法为回阳固脱,一般用参附汤合生脤散。常用药为人参、附子、麦冬、五附子、山萸肉、龙骨、牡蛎。

中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很高,因此不论在中风急性期还是康复期,都需要精心护理。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对病人渡过危险,减少致残程度都是极为重要的。

中风病人常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护理病人必须经常为他翻身、按摩、在骨骼突出部位要使用垫圈,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注意个人卫生,勤擦澡、洗脚、洗头,鼓励病人咳痰,常拍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的发生。

病人饮食宜清淡,要富有维生素和纤维素,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腹泻和便秘,并养成大便定时的习惯。

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后的第四~六周。当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时,就应帮助病人主动运动,早日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肢肌力。

中风的自我预防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做起,采取保健措施,特别有中风家族史者。防止中风首先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往往自以为不一定需服药,或者吃吃停停,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便易于发生中风。高血压应终生防治,使血压长期保持稳定,减少上下波动。其次,要注意食物结构和饮食卫生。老年人要限制动物脂肪类食物,防止动脉硬化。宜用植物油烹调菜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宜甜食,还要适当控制食量,切忌暴饮暴食。在气候骤变的季节要做好防寒降暑措施。平日要有适当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爱的事,如栽花、养鱼、书画、集邮、打太极拳、散步、谈心等。避免大喜大悲,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预防脑力和体力的早哀。中年以后,医院检查血压、血液流变指数等。

中风来势虽然迅猛,但脑动脉硬化却是缓慢过程,而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是中风的内因。脑动脉硬化应在不出现症状以前就及早防治。中药中的补益药,对降低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有肯定的效用。长期服用足以预防中风的发作。

临床服用玉米蜂花粉,可使高血脂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3)。动物实验结果,饲养高胆固醇的小白鼠或喂高脂饲料的家鸡饲以花粉,血液中胆固醇或脂肪含量均下降,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降低血脂有助于减缓动脉硬化的形成。冬虫夏草有降低血压作用,其提取物质对腺二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更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体内形成血栓(4)。鸡腿蘑对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多研究。临床应用结果表明,鸡腿蘑有降低血液黏度和降低血压效果。鸡腿蘑的热水提取物可使高血压伴有高血脂病人降低血压,同时还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抑制腺二磷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有提高衰老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临床对脑血管患者用鸡腿蘑治疗,不但改善某些症状,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有下降,从而降低心、脑血栓的形成。治病不如防病。及早服用补益药,避免老年后发作中风,实为明智之举!

参考资料∶

1.E.S.GershonandR.O.Rieder.Sci.Amer.;(3):89

2.D.G.Grosset。Br.J.ClinPharmacol;33:

3.金颂涛等、中草药;21(9)∶20

4.张力、张土善,药学通报;23∶

5.王珏英等,中成药;14(3)∶28

注1——成分来自甘露及海藻。

作用——于体内不被代谢,可被胃小球滤过,但甚少被肾小管再吸收,产生渗透压性利尿作用,作为利尿辅助剂,可减少脑脊椎液之压力及脑内压

注2——来自夹竹桃科植物蛇根之根抽提而成,亦可由人工方法合成

作用——

(1)能使贮存态之排空,使交感神经无法产生兴奋作用。

(2)能持久抑制聚集于脑部及末梢之贮存颗粒.

(3)进入CNS(可能为下视丘),产生安神作用。

(4)虽然会降低交感神经对血管之作用,但不会产生姿势性低血压.

毒性——做恶梦、帕金森病、鼻塞、腹泻、胃溃疡。

用途——降压剂,安神剂

注3——氨基丙酸

作用——能竞争性的抑制纤维蛋白分解酶原活化剂,如链球菌激酶及尿激之作用;亦能抑制纤维蛋白分解酶(纤溶酶),而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他重要之凝血成分增加。

用途—控制外科手术时之出血,或防止血友病之患者出血。

注4——安定于肝脏被代谢,产生仍具有镇静及肌肉松弛作用之3-羟基衍生物(奥克萨泽帕姆)

用途——用于解除焦虑、紧张、肌肉痉挛、酒精中毒。是用于治疗连续性癫痫之最佳药物。

注5——氯丙嗪(氯苯噻)

性质——本品之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乙酿或水中,对光不安定。

用途——£服或注射给药,治疗呕吐及恶心。并能加强麻醉剂、镇痛剂及镇静催眠剂之作用。

注6———毒性∶

(1)急性中毒∶呈针状瞳孔,呼吸变慢、潮红、最后发绀。

解毒——静脉注射纳洛啡或纳洛酮(2)慢性中毒∶长期使用会成瘾性,依赖性,及耐受性

治疗剂—-美沙酮

注7——阿司匹林

作用——本品系水杨酸系统中,具代表性之优秀解热镇痛药之一。

①以多种方法认知具有未梢性的镇痛作用。

②对各种起炎物质所致之炎症,显示广泛的抗炎症作用。

③作用于视丘下部之体温中枢温、扩张皮肤血管,致使发汗,而呈解热作用。

主治一一慢性关节炎、偻麻质斯热、变形性关节症、关节周围炎、强直性脊椎炎、症候性神经痛、关节痛、腰痛症、肌肉痛、捻挫痛、打扑痛、痛风所致疼痛,术后疼痛,头痛,牙痛,月经痛以及感冒之解热。

副作用一一副作用低。

①过敏症:特异体质病人服后,可致荨麻疹、心跳加速、血管神经性浮肿或哮喘等。

②血液:凝血酶之时间延长。

③消化器:食欲不振、胃口难变,使消化性溃疡恶化。

④大量服用本品时,有水杨酸中毒现象,即:恶心、呕吐、下痢、发汗、发疹、耳鸣、视力障碍等。

注意一一

①有引起雷氏症候群之虞,不得使用于儿童或二十岁以下青少年之水痘或流行性感冒症状之解险。

②雷氏症候群之病因不明,经常发生于儿童或二十岁以下青少年罹患滤过性病毒感染性疾患后之恢复期中,其症状包括严重呕吐、胆妄、昏迷等,此病例虽极罕见,但死亡率高达20~30,余者亦可能发生永久性之脑损伤,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之使用与此症之发生有明显之相关性。

注8一一佩桑丁

作用一一本品能使冠状血管长期间扩张,使冠血流显著增强,使供给心肌的氧气大为增加,对于狭心症、急慢性冠不全,不仅对疼痛之缓解,对整个临床症状,均可改善。

副作用一一头痛、动悸、如大量连用,目眩、失神、发疹、胃肠障碍。

注意一一

①过量使用、使末梢血管扩张、低血压患者应慎重给药。

②治疗开始时,偶有狭心症状恶化现象,暂停药即可消失。

注9一一尿激

成份一一从健康人的新鲜尿液中用防腐方法抽出分离,予以高度精制的纤维蛋白溶解酵素活化剂,加入甘露醇之冻结干燥品。

作用一一

①本品直接对纤溶酶原活性化提高线纤维溶解,溶解血栓或栓塞,而且主要对含纤维素凝块内部之纤溶酶原作用而溶解纤维素不受阻止因子之作用。

②纤维素之作用甚强,但对于血液凝固所必要之纤溶酶原或其他之凝血因子则不发生作用。

③可提高制癌剂等对病灶组织之浸透扩散,而提高疗效。

④本品系由健康人尿精制而成得,我无一般血溶解酵素剂所常见之抗原性。

⑤不含发热性物质。

主治一一末梢动脉血栓症、肺血栓症、冠动脉闭塞症、脑血管闭塞症、心肌梗塞症、血栓性肢静脉炎、结膜下出血,、水晶体出血、网膜出血等。

副作用一一偶有头痛、头重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偶有发疹、发热等报告。

注10一一链球菌激酶。

作用一一促进普拉斯明根形成普拉斯明(纤维蛋白溶解素),使纤维蛋白(纤维素)分解。

用途一一治疗肺血栓塞。静脉血栓症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jbzd/1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