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梗死典型和不典型的超声表现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
正文共:字5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患者女,78岁,确诊直肠恶性肿瘤并肝硬化失代偿期5个月,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
腹部超声检查
肝脏形态失常,被膜呈锯齿样改变,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不均质,呈网状结构改变,肝静脉变细。
脾脏增大,厚约5.0cm,长约13cm,脾脏下极实质内探及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2.8×7.5cm,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脾门处探及较多迂曲管状回声,其内血流通畅,未见异常回声充填(图1和图2)。
门静脉主干内探及絮状等回声,长约5.2cm,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3)。
超声诊断:(1)肝硬化(2)脾梗死(3)门静脉血栓形成(4)脾静脉曲张。
患者随后行腹部增强CT检查证实超声诊断。
图1脾脏增大,下极可见楔形低回声区,尖端指向脾门(箭头所示),脾门处脾静脉增粗迂曲
图2CDFI示脾脏中上极血流正常,脾脏下极低回声区未见血流信号(箭头所示)
图3CDFI示门静脉主干(PV)内可见等回声絮状物充填,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病例讨论
脾梗死是由于脾血管发生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患者可表现为严重的左上腹疼痛,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引起脾梗死的原因包括心瓣膜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胰腺疾病、接受动脉栓塞治疗后等。本例患者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血栓形成,考虑系脾内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也可能为门静脉血栓逆流入脾所致。
由于脾血管分支呈扇形分布,发生梗塞后,梗死灶通常呈楔形。
超声表现
脾脏增大,内可见边界清晰的楔形低回声区,其基底位于脾包膜面,尖端指向脾门。随病程进展,梗死灶发生坏死液化时,内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病灶内缺乏血流信号,而周边正常脾实质内可见血流信号。
另外也有研究发现,部分不典型脾梗死灶的低回声区内可见有与声束方向垂直的「高反射亮线征」(BrightBandSign),系脾脏实质内存留的纤维条索结构所致。
下图所示为一例经增强CT证实的脾梗死。患者老年女性,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脾脏实质内见片状低回声区,其内可见与声束方向垂直的线样高回声(图4)。
图4不典型脾梗死灶内可见线样高回声(箭头所示)
典型脾脏梗死超声容易诊断,但不典型者需与其他脾脏低回声病变鉴别,如脾脓肿、脾外伤等。
参考文献:[1]Michael,Brooke,Michael,etal.TheSonographic”BrightBandSign”ofSplenicInfarction[J].JUltrasoundMed,(33):-.[2]林振湖,林礼务,薛恩生,等.脾梗死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6(8):-.推荐阅读:
惹祸的副脾:急性下腹痛的潜在元凶
超声典型病例:局灶性肾梗死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