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动脉瘤栓塞术拆除人体定时炸弹
2021-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
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
成功为53岁患者岑某某实施颅脑动脉瘤栓塞术
拆除“人体定时炸弹”
这是医院完全独立完成的
首例颅脑动脉瘤栓塞术!
该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医院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患者岑某某,男,53岁,因“右眼睑下垂10天”入住医院,经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患者眼睑下垂为脑动脉瘤突然增大压迫动眼神经所致,该动脉瘤不稳定,提示近期内破裂几率极高,如不进行手术治疗,该动脉瘤在人体内像个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说脑动脉瘤像个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脑动脉一种异常的突起。”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的主任黄德波副主任医师表示,脑动脉瘤能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见的年龄是40~60岁。病因多由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创伤、血流冲击等因素造成,而先天性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
脑动脉瘤有什么样的症状和危害呢?患有脑动脉瘤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头痛病史,动眼神经麻痹常是后交通段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动脉瘤破裂通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病情发展十分汹涌,病人常在几分钟内陷入昏迷或死亡。
脑动脉瘤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梗塞及高血压脑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0%。由于动脉瘤壁薄,极易破裂引起出血,可造成残障甚至死亡。
手术,迫在眉睫。
“传统的脑动脉瘤治疗是开颅夹闭,创伤大,恢复期漫长。”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的主任黄德波副主任医师表示,经过神经介入团队反复评估、综合考虑后,他们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血管内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
何为介入栓塞手术?
介入栓塞术是在体外穿刺股动脉后,将一极细长极柔软的微导管直接插入到瘤体内,术中电视屏幕可清楚显示脑血管以及各分支的形态走行情况,并能了解其脑血管病变的大小、范围、方向,再推入极精细、极柔软的微弹簧圈,使其完全被填塞,从而根本上消除了再次破裂的可能。
介入栓塞手术对人体损害较小,恢复快,绝大部分脑动脉瘤均可完成,是目前最流行的治疗方法。
果然,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自行下床活动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为医务人员竖起点赞的大拇指据悉,这是医院完全独立完成的
首例颅脑动脉瘤栓塞术
这是贺州市多万市民的福音
将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筑多了一道防线
对于脑动脉瘤,需要注意什么?来看一组数据:约有1/3脑动脉瘤破医院已死亡,第一次破裂如未能得到正确治疗,2周内发生再次破裂几率为30%左右,第二次破裂,死亡率约70%,而第三次破裂,死亡率则高达%。
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的主任黄德波副主任医师介绍,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如瘤体较小,直径<4mm,形态规则,破裂几率相对较低,可暂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如瘤体增大,再行手术治疗。若动脉瘤直径大于5mm,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对于已发生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绝对需要手术治疗。
请有类似症状的患者朋友们及时到
医院
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咨询治疗
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康复、神经内二科由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二病区共同组成。
康复科开展业务有:各种脑部疾病(包括脑中风、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小儿脑瘫等)所致的意识、言语、吞咽功能、肢体瘫痪、肢体麻木、大小便障碍等神经功能异常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康复,骨折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理疗等,科室配备有神经肌肉电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磁疗仪、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机器人、反负重训练系统、电动起立床等一大批国内外先进康复设备,目标是发展成周边区域性康复中心,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康复需求。
神经内科二病区开展业务:各种神经科疾病的诊疗及抢救,包括脑中风、脑炎、癫痫、中枢神经系统脱水鞘、帕金森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等。
其中本科室率先在贺州市内开展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目前是贺州市辖区唯一能完全独立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科室,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植入术、脑梗死超早期机械取栓术等治疗达到广西区内先进水平。同时,对于各种神经科疾病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是本神经科的专有特色。
联系-
学科带头人黄德波,研究生学历,广西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西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广西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广西第三届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8年曾到广西医院进修神经内科,擅长脑血管病,炎性脑病,变性疾病,癫痫肌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对脑血管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卒中康复有一定研究。
文/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二病区
责任编辑/谭碧云龚静
投稿邮箱:hzsrmyyx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