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进展

2016-1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廖信祥(-),男,广西玉林人,医学学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西推拿学会常委委员,医院推拿二区科主任,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进展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近年来治疗方法甚多,推拿、针灸、药物、牵引、刺血、综合治疗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疗效。同时还开展了血液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属于颈椎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很多。其基本原理都是矫正解剖错位,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达到“通则不晕”,“营则不晕”的目的。现就近几年来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手法推拿治疗

正骨复位手法仍是手法治疗的代表。范斌,冯敬,刘福才,王丰等都强调定位旋转板法的治疗要领,找准刺突偏歪,定位旋转板法,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表示手法成功。他们都代表了目前大多数推拿复位手法的特点。但都存在着不管效果如何,主要听到复位咔嚓声,就大功告成了现象。凡是旋转板法,都说找到刺突偏歪点复位。其实,我们临床容易触摸到的是横突,复位拇指定点也是在横突,尤其是上位颈椎。弹响声也是在关节突关节,并不是刺突关节。所以,一直以来脊柱颈段的复位,都错误理解复位刺突。颈部两侧的颈项肌群,因要维持颈部稳定的生理特点,颈项肌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上是与刺突相平的。临床是很难触摸到刺突偏歪的。另外片面强调咔嚓声,手法过快、过猛,很容易造成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引起新的颈痛或诱发颈椎间盘脱出。薛战礼,李芳玲等,张根印,孙丰等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改良单一的正骨复位手法,采用平衡手法推拿,操作上除调整颈椎外,还同时调整胸、腰椎。根据脊柱平衡原理,治疗视野扩大了。对经常性复发的患者,应考虑整体治疗。比如,骨盆倾斜的患者,走路左右不对称,头颈摇摆幅度就大,易引起颈椎失稳,继发颈椎关节突关节错缝。就好比一艘船行驶在大海里,船不稳,风帆就摆得更厉害一样。所以整体治疗观念值得推广。改变以往的颈痛推颈,腰痛推腰的按摩观念。

2手法推拿配合药物治疗

史德举,张勉飞,刘艳丽,胡卫玉,刘智宇等,姜劲挺,张伦广等都采用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毛杰手法推拿配合静脉点滴舒血宁,还口服颈痛颗粒治疗。赵宁,舒国键等用龙氏整脊手法配合口服银杏叶滴丸观察疗效,同时观察了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手法配合药物治疗方法可取。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配合药物治疗达到内外兼治的理想效果。在当今经济社会的环境条件下,手法配合药物治疗肯定能提高疗效。得到患者的青睐。现医院都推崇此方法。中医中药基本是补益气血、疏通经络、理气化痰为主。中医认为,气虚无力推动血脉上营脑髓而晕,或痰湿阻络气血不能上营而晕。笔者也曾用脊柱平衡手法推拿配合口服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效果也不错。正所谓“通则不晕”,“营则不晕”。

3手法推拿配合针灸治疗

手法基础上加针灸治疗也是近年来,大多数人常用的方法。正骨复位后加针灸治疗,在目前推拿治疗收费定价明显偏低于其它治疗项目条件下,可以省去医生的长时间的所谓放松手法。省力省时,还提高疗效。针灸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治疗特色。针推合用正是当今中医治疗发展的分支之一。医院校开展了针推专业。薛明新,陶琦等采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观察疗效同时还观察了血浆内皮素的影响。阎杰卧位整脊配合平衡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总有效率达到93.7%。潘华,张宇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发现效果除比单纯推拿治疗效果优外,还发现脑血流参数增高。罗建平,舒文涛等采用杜氏通督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开辟了综合治疗的方法。笔者认为,患者只要愿意接受针灸治疗的都可以开展此项治疗。针推结合,甚至可以根据辩证,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4针刺治疗

针刺也就是常说的针灸。但近来的报道都以针刺加电针或加刺络放血多见,而不灸。胡晓斌,鄢燕认为颈部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和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认为其病机是气滞血瘀,单用刺血疗法治疗了32例,临床效果达93.7%。但,病机既有气滞血瘀证也有气虚血瘀证,痰湿阻络证,气血不足证等,显然不是最佳方法。诸灵军,李悦方,姜学霞,王健光,杨建国,冯占远,王宏章,贾翠霞,丁庆余,曹世强,于金栋等都采用不同的取穴,针刺治疗,并设立对照组比较疗效。但,笔者还是觉得单用针刺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因、证不同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如明显的颈位置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半脱位导致眩晕的患者,颈椎失稳导致眩晕的患者等,不加手法治疗肯定疗效也不佳。针刺对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作用是肯定的,所以中风病人,面神经麻痹病人,针刺加通电治疗有奇效。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病因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刺也许因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紧张素增高,血管更加痉挛收缩,椎基底动脉供血反而减少。所以单用针刺治疗效果值得推究。王学昌,肖红恩报道,药物配合针刀治疗。颈部血管神经比较丰富,临床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尽管愿意接受,消毒也难过关。一次性针刀成本又过高。所以推广性不强。

5药物为主治疗

药物治疗有验方治疗,明中医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张旭,杜琦,王明怀等,宋镇星,都用固定验方口服治疗,有效率都达96%以上。张志海总结刘庆思教授多年经验,辩证分型为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治疗强调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孙西霞,杨芳运用仲景辩证法治疗,强调了外感、内伤、风、水、痰、湿、瘀、虚病因。葛瑞英,李新洲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郭丰存运用内服、外敷治疗,疗效也达89.83%。从报道分析,中医中药治疗大凡都是从内科角度辩证用药,效果是肯定的。但,如果是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有颈椎失稳、关节突关节错缝,颈椎增生等病理改变患者,还是要手法治疗基础上,再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内外兼治效果才佳。目前还没有医院就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6药物配合其它方法治疗

医院的推拿科、针灸科、康复科,尤医院都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法。医院或国家重点、省重点专科都已开展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的专科病区。这应该是推拿科、针推科、康复科的发展方向。医院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区,开设正骨推拿、中药热敷、蜡敷、针刺、泻血、小针刀、穴位注射、艾灸、雷火久、长龙灸、隔姜灸、拔火罐、火疗、偏振光、短波等治疗措施。楚向东,马军义报道了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加硫酸镁注射液,配合卧位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例。张向东,马晓东报道穴位贴敷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刘玉峰,王平等采用中药葛根汤与圣愈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41例。都开辟了综合治疗的范例。但离综合病区的治疗还是项目少了点。也许医院已开展了综合性、多样性治疗,但从临床报道角度,要求科学性及先进性要求限制,没有报道也有可能。

7总结与展望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作为常见颈椎病之一。从发病机理到临床治验都有广泛性的报道。从近年来的报道中发现,单方面治疗的报道仍是占大多数。治疗同时与血流动力学研究也有报道。随着现代医疗手段进入方式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新老方法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必然是发展的趋势。所以,开展项目、多种、多样的医院发展的战略。不然,就会落后于西方医学的发展。现在总结的也是近年中医的基本治疗方法。我们的推拿、针灸、针刺、中医中药治疗要走向国际化。现在针灸治疗日本在努力走国际标准,刺血疗法韩国也在走国际标准,泰国也试图把泰式推拿国际化。所以,我们的医疗团队必须起点高,现在医学本科毕业生很多。各医院的推拿、针灸医生必须要本科生操作,要医院医院。集科研、教学、临床于一体的临床科室。拟定手法处方,规范手法操作。推拿、针灸走向国际化标准,让国外人到中国来,首选消费的是推拿保健,针灸保健及其旅游产品。象韩国的美容一样国际化了,它的美容文化遍及全球。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报道很多,但预防治疗报道甚少。中医强调“治未病”。临床发现很多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起初只是颈部酸、累、胀症状,到医院作X线检查也是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患者就自用啤酒瓶垫颈、或卧位把头掉出床边,或干脆睡眠不垫枕头。这种生活方式不到三月或半年,就发展成椎动脉型颈椎病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正确的方法是枕头高度与自己拳头高度,宽度从头垫到肩胛内上角或下角水平。这样有利于颈项肌群保持正常的肌张力,使颈椎生理弧度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枕头垫至两侧肩胛骨与头部,三个硬点刚好形成一个平面,能保持颈部相对悬空。从物理学原理分析,颈部肌群就能保持正常的肌张力状态。从而保持颈椎向前弯曲的生理弧度。另外,白领、办公室族的患者最好做单杠运动,头后伸扩胸运动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1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