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天眩清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

2016-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改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椎动脉(VA)或颈交感神经受压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综合征。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与头颅及颈部位置密切相关的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伴有颈肩或项枕酸胀疼痛等复杂症状;伴一侧上肢和手指麻木疼痛或下肢位置和行走控制不灵、步态不稳等脑干缺血征象。MRI、CT或X线检查有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骨质退行性改变与增生。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双侧不对称,患侧明显降低。1.2症状学分级标准 参照文献在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评分法”评分,即颈性眩晕诊断的量化指标。患者出现颈性眩晕的任一症状为阳性,及时记录诱发症状的具体数据。将每位患者对眩晕的主观感受假设为在横线上“0~10”10个数值,0为“不晕”,小于3为轻度眩晕,大于7为重度眩晕,10为“最大限度的眩晕”。1.3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标准患者共例入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治疗组男45例,女21例;年龄43~82岁(62.1±4.7岁);对照组男47例,女19例,年龄44~80岁(61.3±4.9岁)。两组间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分布、伴发疾病、既往病史、症状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各项检查指标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4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天眩清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8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mL,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用丹参粉针0.8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mL,每日1次静脉输注。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基础治疗和配合理疗,14d为1个疗程。1.5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观察,根据颈性眩晕诊断的模拟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TCD观察并记录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血管搏动指数(PI)。1.6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晕、眩晕等症状减轻,仅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及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晕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 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3%,P0.05)。且起效时间快。详见表1、表2。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用药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更明显(P0.05);对照组除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各项指标也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眩清和丹参粉针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详见表3。2.3TCD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和BA的VS,VD及PI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2.4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三大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糖血脂、心电图,均未见异常,也无皮肤、黏膜出血征象,无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和皮疹,已剔出观察。讨 论颈性眩晕可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障碍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注区的机能障碍,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或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直接或间接挤压椎动脉及颈交感神丛,如遇急剧转头、屈伸颈部等动作则进一步刺激颈交感神经致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阻力增加,循环减慢,血流淤滞,局部脑组织(尤其是前庭系统)血液灌注显著减少,如出现代偿不足,则可诱发或加重颈性眩晕,此时椎动脉血流量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液黏度的变化,血液黏度轻度升高,椎动脉血流量即显著减少,更加重缺血直接影响脑组织的微循环灌注。有研究证实颈性眩晕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均高于正常人,表明血液黏度是影响椎动脉供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脑组织缺血缺氧又可使局部有氧代谢发生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可直接影响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液浓缩、血液黏度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以往临床多侧重于椎动脉受压、扭曲、痉挛导致血流障碍,而忽略了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即血液黏度这一重要因素。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前贤对眩晕病机的认识有风、火、痰、虚四端,治疗有平肝疏肝、清肝明目、滋肾、化痰、补虚诸法。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镇静等方法,疗效不尽如人意。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本病,选用天眩清注射液,其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平肝潜阳、镇痉息风、燥湿化痰、定惊、止眩晕的功效,为治眩要药。《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治虚风眩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麻的有效单体天麻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肌并解除微血管痉挛,减低脑血管阻力,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供血(TCD已证实)。据研究报道天麻素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增强抗损伤能力,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及保护神经细胞膜,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营养神经细胞,提高组织细胞抗缺氧能力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活动作用,挽救和保护缺血的脑神经细胞,增强其存活力;并抑制对颈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也可增加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温和降压,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使症状得到控制。天麻多种有效成分可降低脑内多巴胺、肾上腺素含量,天麻可对抗K+、5-HT等所致的血管收缩反应,抑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天眩清注射液既可解除血管痉、降低血黏度,又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且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丹参粉针(P0.05或P0.01);丹参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和改善血液循环,在心脑缺血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组中老年患者多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眩晕发作可与这些疾病互为诱因,故在治疗中应兼顾。本观察表明,天眩清注射液抗眩晕作用快、疗程短、疗效好、用药方便、经济安全,使用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作者:广东肇庆医学医院李泽锋何艳彭胜修,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1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