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什么好

2017-3-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

糖尿病吃什么好?

糖尿病更讲究的是饮食疗法,饮食中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吃,含脂肪和淀粉的食品少吃,以吃蔬菜杂粮类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适宜食材

1、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多吃五谷杂粮

3、多食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禁忌食材

1、禁食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2、忌食糖制甜食

3、忌抽烟、喝酒

糖尿病家庭护理要点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此病不但见于少年、青年和中年.更多见于老年。应早期发现,及时防治。

糖尿病家庭护理要点:

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已确定为糖尿病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2.调整生活规律。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3.合理饮食调配。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要适当限制水果。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

  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主食控制:休息者一日-克;轻劳动者为-克;中等体力劳动者为-克。可多吃蔬菜如:冬瓜、黄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等。病情轻者,每日3餐,主食分配量为1:2:2的比例。病情重者,每日主食分为4-6次进餐。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加餐量从三餐主食中减下1/3量。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4.坚持适当的活动。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相爱好,选择活动方式。要持之以恒。活动时间选餐后1一1.5小时开始,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老年肥胖病人早起床后可轻度活动。注射胰岛素的老年人,应避开高峰时间进行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5.保护皮肤。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情况下每周要洗澡,换衣裤l一2次。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

  要特别注意保护双脚。避免穿紧袜子和硬底鞋,以免发生足部溃疡进而发展成坏疽。保护方法如下:

  (1)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有无水疤、破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用温水洗脚,(切忌过热)。擦干做足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要用频谱仪做足部治疗,以免烫伤。

  (3)保持鞋袜清洁,大小合适,宽松柔软为宜,切勿穿硬底鞋及凉鞋。

  (4)修剪指(趾)甲切忌太短,自己不要修剪鸡眼与胼服,以免造成感染。

口服降糖药的六大误区

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凡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术、创伤等情况发生时,也应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做好五步注射胰岛素不疼

胰岛素治疗是使糖尿病血糖达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对于如何规范胰岛素注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知尚存在较大差距。在日前完成的第二次全球注射技术现状调研显示,例中国患者中,94.4%的患者只在同一部位内轮换注射,近三成患者重复使用针头超过10次以上,只有1/10的患者每次使用新针头。郭晓蕙指出,无论国内外,医护和患者常常忽略胰岛素的注射环节。“事实上,是否正确注射与血糖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诸多妨碍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原因中,“怕疼”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疼,其实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近年,胰岛素注射装置已经设计得非常人性化,使用胰岛素笔注射,也就是像蚊子叮一下的感觉。

 要想注射胰岛素不痛,患者应注意5个要点:

1.在室温下储存已经开启的胰岛素。

2.如果使用酒精消毒,要等酒精挥发后再注射。

3.不要在毛发根部注射。

4.尽量选择细、短的针头。

5.每次更换新的针头。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看中医

1.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率。

2.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3.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4.减少西药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哪些糖尿病病人不适合针灸治疗中医指出针灸可以治疗糖尿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适合针灸治疗。唐代孙思邈指出:“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告诫后人,针灸治疗糖尿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针刺:

1.糖尿病孕妇。

2.晕针者不宜针刺。另外,针刺前要认真检查针具,严格消毒,根据所取部位,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的体位,针刺应避开血管。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都要适当掌握,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不宜针灸。

4.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灸。

5.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马上针刺。

糖尿病患者不宜用哪些药

1.抗癌药物。四氧嘧啶、门冬酰胺、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

2.儿茶酚胺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素、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沙丁醇等。

3.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4.利尿药和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襻利尿剂、潴钾利尿剂和二氮嗪、中枢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5.消炎镇痛药。消炎痛、大剂量的阿斯匹林、大剂量的扑热息痛、吗啡等。

6.精神心理药物。泰尔登、氟哌啶醇、碳酸锂、吩噻嗪类、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7.异烟肼。

8.女性避孕药。

9.苯妥英钠。

10.环孢素。

其致病机理有:

1.降低胰岛细胞cAMP水平,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糖利用;使肝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增加葡萄糖合成,产生胰岛素的抵抗。

3.对胰腺有毒性作用,能损害胰岛的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下分述一些常见药物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眼底长期处于相对高血糖状态,导致眼底出现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眼底的微血管相对较少,很容易出现病变,引起视力模糊、下降甚至引起失明。目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眼病早期一般是没有症状的,当您的眼睛出现以下症状时您需要及时治疗糖尿病眼病了。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6.看东西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警惕糖尿病的4大误区

1.刚得糖尿病,血糖波动不大,并发症状也不明显,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糖尿病,以为身体还扛得住,结果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事实上,在这个时期,糖尿病高血糖已经开始对血管、神经、脏器进行侵害,患者已经能感到乏力、三多一少、手脚麻木的症状。如果您忽视这些症状,后果会很可怕。乏力现象不解决,发展下去就会浑身无力,连走路都很困难;“三多一少”现象不解决,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最后瘦得皮包骨头;手脚先是麻木冰凉,然后发展成针刺感,最后可能会溃烂导致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2.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的病,所以,只要血糖控制住就万事大吉。但你想想,很多人血糖指标控制得不错,为什么并发症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一味盯着降糖,结果是一天天加大了用药剂量,由一片加成两片,三片……越加越多;结果是为了降糖,啥也不敢吃不能吃,身体越来越差,越来越瘦。可现实是,即使你血糖每天控制得很好,并发症仍然可以不断找上门。专家指出,如果只盯着血糖指标进行单一“降糖”,最终反而耽误治疗,增加猝死危险。

3.在体验到糖尿病的痛苦后,患者都希望药物能尽快起效,病能早点好起来,可是,一些产品往往为了迎合病友这样的心情,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承诺,病友使用后感到失望。于是再度陷入“频繁换药”阶段,还有的是顾不上考虑降糖药的副作用,几种降糖药在同时吃。

4.有些人得糖尿病很多年,见得多了,就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想法行事。这类患者往往容易什么都不愿相信,什么都不敢尝试。身体有了症状,就根据经验吃点降糖药。可糖尿病的治疗科研日新月异,患者掌握的知识可能会过时。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经验,尝试一些有科学道理的新疗法,你就可能终身带病生存,错过了康复的机会。

糖尿病足的自我保健法

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如吸烟、合并高血压、有神经或血管病变、有胼胝、水肿和足畸形)的特征为:有溃疡、穿透性足底溃疡和截肢病史者;间隙性跛行者;足部畸形,包括受压点胶质层增厚、爪样趾,平足;温度辨别、疼痛和(或)震动感消失(至少两者);有周围血管病变的证据。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方法

1.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可请家属协助),一旦发现任何破损或怀疑有皮肤颜色的改变应及时就诊。

2.禁止赤足行走(特别是在沙滩上)。

3.不要自行处理鸡眼和水疱。

4.每日换袜,细心选择合适的鞋,至少每周更换2次鞋,避免穿高跟鞋和长时间穿新鞋。

5.足应避免暴露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处,以免烫伤或冻伤。

6.禁忌外用治疗鸡眼药或腐蚀性化学物质。

足底压力异常是目前发现的形成足溃疡的常见危险因素,减轻足底压力是预防和处理足溃疡的关键。

糖尿病足的五步疗法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那么糖尿病足该怎么办呢?这里专家为大家提出了治疗糖尿病足的五步疗法:

第一步:控糖

糖尿病足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十分重要。即使是2型糖尿病,最好也改用胰岛素治疗。如血糖控制不佳,可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常用一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案(早、中、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必要时静脉滴注胰岛素或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8毫摩尔/升左右。

第二步:活血

1.脉应用扩血管药物:山莨菪碱(-2)20~4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10天或2周为一疗程,或口服-2片20~30毫克,一日3次,可解除微血管痉挛、激活微血管自律运动、减少渗出、降低血粘度等,但有口干、皮肤潮红、心慌、腹胀、视物模糊等副作用。前列腺素E(PGE1):凯时针20微克加入盐水毫升慢速静脉滴注或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推注,10~14天为一疗程,其他同类药还有PGI2、保达新等。口服活血西药还有培达(西洛他唑):50~毫克/天;己酮可可碱(潘通):~毫克/天;肠溶阿司匹林~毫克,每天1次;潘生丁50~毫克,一日3次等。

2.改善微循步的中药:生理盐水~毫升里加入川芎嗪80~毫克,每天一次,每分钟40滴以下慢速静脉滴注,连续2~3周为一个疗程,后改服川芎素片;丹参针20~30毫升或复方丹参针8~16毫升加入生理盐水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2周一个疗程;也可用红花针20~4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毫升静脉滴注;蝮蛇抗栓酶0。25~0。5单位加入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周,可降低血粘度,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而起到活血化瘀作用;脉络宁针10~20毫升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周;其他还有康络素、血塞通等。

3.自体血紫外线照射。

4.高压氧:在0。15Mpa压力下面罩吸入纯氧每天1~2小时,连续10~20天一疗程,可促进感染控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第三步:消炎

轻度感染:常用的有效抗生素包括:口服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双氯青霉素、头孢氨苄等;静脉滴注消炎药如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舒巴坦、氯林可霉素等;常需用药2~4周。

严重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截肢,危及患者生命。感染灶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坏腐组织、切开与脚底腔隙引流。同时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最好根据培养结果用抗生素。但培养结果出来之前,要考虑到烂脚处革兰阳性球菌、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多种感染易同时存在,选用广谱抗生素,同时辅以甲硝唑抗厌氧菌。根据溃疡恢复情况和全身状况,应用时间要长达4周以上。危及生命的感染:可联合应用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和氨曲南(泰能);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和甲硝唑;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和甲硝唑等。

第四步:换药

换药的原则可概括为:

1.消:抗炎消毒。局部应用碘酒、酒精消毒,喷洒抗生素等。

2.减:减轻压力,尽量祛除局部水肿、引流出分泌物,必要时外科切开脓肿引流。同时敷料不要包得太紧,影响血供。

3.清除:外科清创。尽量把坏死组织、隔膜、死骨等切除干净,把局部脓液等分泌物清理掉,露出新鲜肉芽组织,可用含分解酶的生物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自溶。

4.延期切除和缝合:治疗一段时间后,坏脚皮温下降、水肿消退、伤口干燥后,可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的敷料继续换药,也可局部喷洒-2、胰岛素等,同时切除干痂和不规则骨突出物,缝合皮肤或移植皮瓣等。

第五步:对症和支持

1.退热,有发热者可用冰袋、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退热药(激素或消炎痛栓等)。

2.纠正酮症、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补钾、补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改善心功能,可适当应用扩张冠脉的药物和利尿剂等。

4.防治其他器官感染,尤其是肺部和尿路感染。

5.补充营养:如营养神经的甲钴胺(弥可保)、神经妥乐平、维生素B族等肌注或口服,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者可补充血浆、人血白蛋白等。

提醒:以上“五步”以活血和抗炎为重点,但又步步相扣,缺一不可。

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常表现为下肢及足部冰凉,有时小腿抽筋,严重者下肢疼痛甚至出现跛行,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治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控制糖尿病

运用饮食疗法、科学运动疗法及情志调理,口服胰岛生口服液、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即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11.1mmol/L,GHA1C<7.5%。

2.改善循环与微循环

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麻疼丸及扩血管、抗凝溶栓的静脉用药如:-2、脉络宁、蝮蛇抗栓酶、复方丹参液、前列腺素E1、川芎嗪等,使大血管及微循环再疏通,使肢端血流畅通,使坏疽局部供血有良好的改善。

3.抗感染

采用有效抗菌素,足量、足疗程彻底控制全身和坏疽局部感染,减少坏疽局部蔓延扩大和毒血症、败血症的发生,同时可应用清热解毒化湿的中药。

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其他相关急慢性并发症,增强患者体质。

5.全身支持疗法

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

6.改善末梢神经功能障碍:中药麻疼丸具有疏肝调气、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者,如肢体麻木、痛、发凉、溃烂有良好疗效。西药前列腺E1、ATP、醛糖还原酶抑制CP-、维生素B1、B6、B12、阿米替林、酰胺咪嗪,可使神经痛缓解。脑力隆是治疗神经痛新药,有效率可达79%。对足灼热综合症可用阿斯匹林、扑尔敏和清热凉血中药治疗。

7.坏疽局部分级处理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多采用蚕食的方法,对各级坏疽局部进行分级处理,避免坏疽蔓延扩大。

糖尿病足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所以对于糖尿病足伤口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在对糖尿病足伤口做护理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伤口部位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微循环;

2.伤口必须保持干净,不能有污染;

3.伤口坏死的组织必须被清除或减少到最低限度;

4.伤口必须没有感染;

5.如有皮肤病必须被控制或治愈;

6.对伤口的摩擦、或直接挤压必须控制到最低;

7.伤口的外部环境不能过于干燥和潮湿;

8.患者的营养、代谢和药物必须保持稳定。

专家提醒:在糖尿病人出现糖尿病足时,一定要正规的对足部进行护理,否则,可能出现生命的危险。

糖尿病足五种发病因素

1.血管栓塞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和坏疽,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糖尿病血管疾病发生年龄早,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病变较弥漫。下肢中、小动脉硬化闭塞,血栓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引起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加重了神经功能损伤。糖尿病足合并血管病变者较单纯由神经病变所致的糖尿病足的预后要差。缺血使已有溃疡的足难以恢复,因为溃疡的愈合需要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

2.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功能障碍易致感染,感染使代谢紊乱加重,导致血糖增高,酮症又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o80%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至少合并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患者一旦发生足的感染,则往往难以被控制或纠正,抗生素用药时间长,花费大而疗效差。故糖尿病患者有时仅仅是足的皮肤起个水疱,就可并发局部感染,严重者需要截肢(趾)。

3.足部压力的异常及胼胝的形成。足底所受压力的异常以及胼胝的形成是导致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足部微循环的异常使得组织氧及营养物质供应障碍,这也是造成糖尿病足部疾病的因素;

4.在存在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下肢溃疡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这表明这些患者存在有广泛的微循环障碍。另外一些研究还显示,对糖尿病及其管理了解较差的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性也较高。

5.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均可以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感觉神经病变可以引起患者足部对疼痛、冷热及振动的感觉下降,而对疼痛感觉的缺失,可以直接导致足部的损伤。而运动神经病变可以引起足部小肌肉(足内肌)的无力及萎缩,使得足部屈肌及伸肌的失平衡,使脚趾呈爪形屈曲状,跖骨头凸起,脚弓变平。这种改变使得全身重量集中在跖骨头及足根部,过度的压力负荷将导致足部受压点胼胝的形成,这是引起足部溃疡的前奏。自主神经病变可以损伤下肢交感神经纤维,导致下肢皮肤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使皮肤变得干燥,容易发生干裂,这为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

6.此外,交感神经病变还会导致下肢皮肤动静脉吻合支的开放,这将降低组织氧及营养物质的供应。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6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