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认识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
2017-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比较容易,但在病因诊断方面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国内外尚缺少通用的病因诊断标准。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SAT)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标准。该标准来源于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TOAST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类,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提出的大、小血管病变学说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TOAST亚型分类标准: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atherosclerosis,LA):这些病人应具备或脑成像提示脑的主干动脉或皮层分支动脉狭窄(50%)或闭塞,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二)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这一类别是指心源性疾病产生的栓子导致脑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死,在TOAST分型法中,列出了造成心源性栓子的高度、中度心源性疾病。(三)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arteryocclusionLacunar,SA):这种类型包括其他分类中经常被提到的腔隙性卒中的病人。(四)其它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Acutestrokeofotherdeterminedetiology):这一类别包括由其他少见原因引发的脑梗塞(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性血管病及血液病、遣传性血管病变等。吸食毒品等)。这组病人应具备临床及CT或MRI发现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不管病灶的大小及位置。血液学检查或血管造影可展示这类卒中的少见原因。其他检查应排除心源性疾患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证据。(五)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trokeofotherundeterminedetiology):这种类型包括:广泛评估仍未发现病因的患者;评估资料不全的患者;两个或更多的病因,不能做最后诊断的病例。例如1个患者同时存在房颤及同侧动脉狭窄大于50%或是同时存在一种经典的腔隙性梗死及同侧颈动脉狭窄率大于50,均应归为此类。这5个病因学标准中,前3个是临床上的常见类型,应牢牢掌握。第4个类型是少见类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检查以确定病因。TOAST分类的意义:①早期分类有助于预后的早期评价;②确定处于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病人;③预测早期复发性卒中及内科并发症;④判断出院后是否需要长期的看护;⑤预测病人长期的死亡率及致残率;⑥有助于制定长期的二级预防方案;LA型:内腹剥脱术、支架植入术及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药物治疗包括:PAS三联的鸡尾酒疗法(抗血小板聚集、他丁类及丙丁酚);CE型:抗凝治疗;SA型:抗血小板治疗;⑦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疗效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随着TOAST亚型分类标准的广泛应用,TOAST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现出来。WilliamMLandau在Stroke()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TimetoburntheTOAST”。在他的陈述中,作者列举事实阐述TOAST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如:1)有影像学提示的严重脉病变不一定发生卒中;2)高估了心源性栓塞的发生率;3)经典腔隙性梗死的病理改变为高血压所致的脂质透明样变性,而病理学发现22例新的腔隙性梗死中,血管发生单纯脂质透明样变性的患者仅4例,血栓溶解者4;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附着血栓者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例;基底动脉壁的粥样硬化2例,微动脉瘤1例,无法定性者1例。这个研究提示微小卒中不再有特化的血管病理,在临床上也没有特化的危险因素。小的卒中仅仅意味着多数终末动脉直径狭小,更容易被一些物质添塞而造成完全性闭塞,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凝块或循环血液中的碎屑等。TOAST分类中未提供横断面直径小于1.5mm确定为腔隙性的原理。这篇文章强调,依靠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投票确定原因是不公平的,应重新认识尸体解剖或临床病理讨论的价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