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3个多月的颈内动脉成功开通青海省交
2020-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zjdy/171218/5941786.html
脑梗塞,有很多种原因,有心源性栓塞、斑块脱落、颅内小血管闭塞、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慢性闭塞,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例颅内外大血管慢性闭塞导致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及手术经过,真可谓步步惊心,但结局良好
患者为一62岁男性,3月余前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医院,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但行全脑血管检查(DS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远端无血流,颈外动脉粗大,但眼动脉没有向颈内动脉代偿供血。
之后的3月时间里,患者家属多方求医,但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手术难度很大,就算做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成功的几率也很小,而患者的状态是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
后来患者家属通过打听和了解,决定从异地转过来,在我科行慢闭开通手术
入住我科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及评估,头颅磁共振磁敏感序列显示没有微出血灶
磁共振Flair序列显示左侧额叶、颞叶多发性陈旧性梗塞灶
口服双抗药物5天后DSA示从颈内动脉起始段开始闭塞,远端无侧支循环代偿显影
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开放,向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有所代偿,综合以上辅助检查,该患者适合行慢性闭塞开通术,手术风险也很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颈内动脉闭塞处斑块钙化坚硬,导丝无法通过可能;2、颈内动脉串联闭塞,需要开通多处闭塞处可能;3、颈内动脉起始段和末端都闭塞,中间死腔内大量血栓存在,术中有血栓逃逸可能;4、术中因为动脉管壁水肿和缺乏营养,容易破裂或夹层形成,若要避免以上种种风险,难度很大,但我们必须知难而进
术前再次谈话,家属说:医生,你不要有太大压力,我们都打听过了,我们相信你,家属的信任,是我们的动力
首先,中间导管在小球囊的扩张和引导下顺利通过颈内动脉起始段,利用斑块回缩功能阻止血流通过颈内动脉将死腔内有可能存在的血栓冲向远端
将微导管在中间导管内继续前行,并微造影探路时,发现远端也是闭塞的,造影剂无法通过,意味着前方的路任重而道远,而且,前方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将会遭遇怎样的“坑”?真的无法预知,只能小心再小心,一点一点往前方推进
当微导管探路到了颈内动脉C1仍然是不通的,而我们的中间导管已经明显受阻,无法前行,意味着中间导管前方遭遇了又一处闭塞或极重度狭窄,要想用中间导管继续抽吸和更好的支撑,需要打开前方的障碍,那就是用球囊扩张、抽吸、前行
颈内动脉海绵窦再次遇到障碍,再次用球囊扩张,并用中间导管抽吸,步步为营、步步推进
整个过程中,用中间导管没有抽吸出任何血块,说明颈内动脉从起始段到末端,管壁完全塌陷了,类似真空一样贴在一起,此时此刻,我们大家意识到今天遭遇了最为艰难的慢闭开通,此时如果放弃,意味着该患者后面的日子与残疾为伴,如果继续,我们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坑”,经过短暂的商量后决定继续前行
当微导管到了颈内动脉虹吸段时,发现前方仍然不通,微导管一路前行到了床突上段,此时困难来了,微导丝无法通过,前方可能是最后一道障碍,也是最坚硬的闭塞处,需要中间导管给予足够的支撑,但cm的中间导管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够用了,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切,2cm足矣
微导丝艰难通过最后一道防线,通过闭塞段,到达彼岸,那么前方怎么样呢?
微导管造影确认前方的路一片光明,我们成功越过重重防线,与大脑中动脉取得了联系
上小球囊扩张闭塞处,似乎成功离我们很近很近
但造影显示,血流通过缓慢,TICI不到2级,原闭塞段显影浅淡
换用3mm的球囊在海绵窦段再次扩张
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但C2段有较长段的夹层露出真面目,局部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很显然,此处需要支架成形,测量管壁直径3mm左右,夹层长度约15mm,需要一个长支架,或者两个较短支架重叠置入
反复考虑该部位需要的支撑性和经济原因,最终选择了一枚4.5*28的enterprise
支架稳定释放,定位准确
再次造影,颈内动脉血流通畅,回撤中间导管及导引导管,用5.0mm的球囊扩张颈内动脉起始段
球扩后造影显示血流更好了,但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夹层,观察20分钟后发现维持不住血流,如果该门户处理不好,将会前功尽弃
随机果断置入一枚7*30的自膨支架,云开雾散,所有问题和担忧都解决了,保险起见,等待10分钟
10分钟后造影,从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大脑中动脉血流通畅
术后即刻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颞叶、额顶叶造影剂滞留,恰好说明了低灌注区域之大和之多,更为令人欣喜的是,术后患者言语明显比术前流利,自觉瘫痪肢体活动较前流利。
慢性闭塞开通术,犹如在风雪交加的黑夜里前行,前方的路有很多的未知性,需要术者足够的耐心,更需要娴熟的手术技巧,才能给患者一个健康的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