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周围间隙和腔隙性脑梗塞,如何

2020-9-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新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731/7346518.html
血管周围间隙,又称Virchow-Robin腔(VRS),也有称之为血管周围淋巴间隙。VRS将血管与周围的脑组织分离开来,是神经系统内的正常解剖结构。MRI能够显示这一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结构,并发现VRS的增多和扩大与多种神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见于老年脑、高血压、糖尿病、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积水、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隐球菌感染、儿童脑发育性疾病等。按照所在部位,VRS分为三种类型。①随着豆纹动脉通过前穿质进入基底节区,这里称基底节型;②随着髓质动脉进入大脑半球灰质,延伸至白质,称大脑半球型;③也有些学者提出第三种类型,随着来自大脑后动脉的穿通动脉进入中脑的VRS,称中脑型。大脑半球型VRS与年龄明显相关,是脑老化的一个特征,未发现基底节型VRS与年龄有关。

典型VRS

电镜与示踪剂的研究证明,大脑半球的VRS与蛛网膜下腔并不直接相通,VRS是软脑膜随着穿通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的延续而成。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同属微小血管的病,二者可以共存。在多发性腔梗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率约为68%。二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二者的病灶分布也大致相同,均在皮质下、基底节、丘脑、桥脑等区域广泛分布。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引起认知缺陷和脑机能障碍,脑微出血也同样可引起,且与微出血的数目存在一定关系,随微出血数目增加,患者认知缺陷和机能障碍逐渐加重,并认为这些功能障碍与额叶和基底节区组织损害有关,是由于破坏了额叶皮层下的联络纤维。尽管根据MRI很难完全将VRS与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区别开来,Bokura等对个病灶进行了尸检脑组织的MRI和病理对照研究,发现根据病灶的大小、形态和部位能够区分大多数的VRS或腔隙性梗死灶,其中病灶大小是最重要的因素。VRS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呈圆形或线形,平均大小1.9×0.9mm,7%×1mm;而腔隙性梗死灶也常见于基底节区,但47%呈楔形,平均大小3.0×1.6mm,60%×mm。因此,基底节区3×mm以上的病灶或脑干的病灶,一般很可能是腔隙性梗死。

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

(内含腔梗、微出血及VRS)

A.69岁伴高血压的CAA患者头颅MRI,水平位MRISWI显示皮层(绿色箭头)和皮层下多个微出血灶

C.为案例1中71岁CAA患者的头颅MRI,SWI显示幕下和幕上反复的微出血,水平位T像可见基底节区(图B黄色箭头)和半卵圆中心(图D红色箭头)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COMMEND推荐阅读

转发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sbj/10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