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宾基底动脉夹层所致进展性急性后循环

2017-8-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自医院的曹亦宾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例罕见的基底动脉夹层所致进展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例。基底动脉夹层既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可导致后循环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

该患者为54岁男性,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6小时,伴言语障碍9小时”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NIHSS评分4分,头部MRI-DWI示左侧脑桥片状高信号影。既往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2年,遗留左侧肢体麻木。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入院第3天复查头MRI-DWI显示急性梗死灶较前扩大,MRA提示基底动脉中段夹层动脉瘤(未破裂),当日下午患者右肢无力下降至0级,NIHSS评分10分。考虑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所致进展性卒中,停用低分子肝素,加用普通肝素抗凝。

入院第6天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四肢瘫、吞咽困难,NIHSS评分20分,复查MRI-DWI提示右侧脑桥新发梗死灶。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静脉泵入(6ml团注,后续6ml/h)及肝素抗栓后,病情无改善,随在当日给患者行全麻下全脑血管造影术和基底动脉支架术。椎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中段双腔征和夹层动脉瘤,再次造影确定动脉夹层处真腔后,路径图下在0.inch微导丝(Traxecess)导引下将ProwlerSelectPlus微导管超选至右侧大脑后动脉近端,经导引导管证实微导管在真腔内,同轴经微导管送入1枚Enterprise4.5×22mm支架,跨病变放置并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消失,管腔通畅,但夹层动脉瘤仍显影。

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mg/d,氯吡格雷75mg/d)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术后第21天,患者出院,NIHSS评分18分,mRS评分4分,仍有四肢瘫及吞咽困难症状。

出院双抗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吞咽困难好转,左肢可抬离床面,mRS评分4分。

曹亦宾教授总结该病例,即使在充分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下,基底动脉夹层所致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展。因此,对于所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特别是青年型卒中患者,应警惕(椎)基底动脉夹层的存在,在诊断确立后,应该及早血管内治疗,行支架置入术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6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