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免疫三氧降低血管风险的强大武器

2019-7-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近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发布。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尤其是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

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

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

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

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粟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生活压力大、缺少运动、饮食结构不健康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危险人群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四肢麻木、听力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

3.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氧有效降低血管风险

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即抽取ml静脉血注入耐三氧化的无菌容器里,然后向容器中输入等体积的医用臭氧混合气体(浓度20-40μg/ml)。顺时针方向摇晃3-5min,最后通过2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氧化血液中的脂肪物质与蛋白多糖复合体,杀灭致病微生物,再回输到人体内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三氧治疗是一种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衰老等多位一体的绿色疗法,而且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降低血脂

,分解血管壁上的斑块,促进其从体内代谢排出,恢复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降低血液粘稠度

免疫三氧疗法能够改善血小板的聚集方式,降低血液粘度,避免血栓形成。

加速机体新陈代谢

免疫三氧疗法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体内垃圾代谢排出。

清除机体多余自由基

免疫三氧疗法能够清除由于吸烟带来体内的自由基,并且预防由于吸烟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痉挛。

改善微循环

免疫三氧疗法能够促进微循环,有改善肢体麻木,手脚发凉,营养脑细胞的功能。

案例分享

案例一:尹某,男,58岁

症状:患者因“间断性头晕伴全身不自主抖动10年余”入院,有帕金森氏病10年余。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病史。患者10年来患有帕金森氏病,表现为全身不自主抖动,尤以双上肢抖动较重,患者近10年来出现运动迟缓、肌强直、站立不稳等现象,口服多巴丝肼药物,病情控制尚可,偶伴有间断性头晕、心慌症状,呈短时间内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经自行休息症状稍可缓解,不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不适症状,夜间身体僵硬、烦燥,夜不成眠。

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帕金森氏病

诊疗计划: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供血。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每日一次治疗。

疗效:行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3次后,身体僵硬、全身不自主抖动症状明显减轻,睡眠明显改善。共治疗9次。

案例二:乔某,男,67岁

症状: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经头颅CT显示:右侧小脑半球软化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伴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经有效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确诊为脑梗塞病史3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后再次来就诊时,确诊为脑出血,经对症治疗后遗有头晕症状。

诊断:脑梗塞(急性期),脑出血后遗症,陈旧性脑梗塞

治疗方案:1.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2片。

2.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消除自由基:静点依达拉奉注射液,奥扎格雷,纤溶酶。

3.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每日一次。

疗效:两次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后,可独立行走,共治疗5次

案例三:谢某,男

症状: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双足麻木不利症状,当日未缓解,就诊为脑梗塞,经治疗后语言不利症状有所缓解,仍有双足麻木症状,在我院治疗后言语欠清,双足麻木症状明显好转,近日患者自感双足跟感觉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八年,发现2型糖尿病史10余年,在进行颅脑MRA确诊为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同时确诊为脑梗塞,经对症治疗后遗有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有卒中后精神障碍病史4月余。偶有小便失禁。

诊断:

1.脑梗塞(恢复期)2.高血压3级(很高危)3.陈旧性脑梗塞4.2型糖尿病5.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6.卒中后精神障碍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方案:1.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降压,降糖,营养神经,抗焦虑: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普罗布考,瑞格列奈,甲钴胺片,维生素B1,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2.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静点前列地尔,舒血宁,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3.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每日一次。

4.针灸三阴交,阳陵泉,给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胫后肌,腓肠肌内侧)低频脉冲电治疗。

疗效:十次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后,小便失禁,流清鼻涕等症状消失,二十次后,疼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以上治疗案例来自医院

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防止栓塞

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

患者晨练应注意

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例如:泥鳅、鳝鱼、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控制血压和血脂

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血脂控制

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进补适度

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名称:|三氧医学前沿

亚太总代:

长按







































钙泊三醇软膏
白癜风诊疗规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9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