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必备健康常识第三期脑血管疾病的防范与

2017-5-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前期回顾:

1、民警必备健康常识第一期

高血压的防范与干预

2、民警必备健康常识第二期

高脂血症的防范与干预

第二期:脑血管疾病的防范与干预

脑血管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中医称之为中风)。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包括短暂缺血性发作(TIA)和脑梗死,脑梗死又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形成局部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即为脑血栓形成;若是别处掉下来的栓子流到脑内相应口径的血管而堵住,则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是由脑内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若血出在脑实质内是脑出血;若浅表血管破裂出血,血流到蛛网膜下腔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急波动,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改变。如高黏血症(见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白血病),凝血机制异常(应用抗凝剂、口服避孕药等)和血液病。

4.其他。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痉挛、受压和外伤等。

1.高血压。是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2.心脏病。如心瓣膜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等。

3.糖尿病。与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4.短暂缺血性发作和脑卒中史。短暂缺血性发作愈频繁,脑梗塞风险愈高。20%患脑梗死者有短暂缺血性发作史。有卒中史者脑血管病复发率较一般人群高4倍。

5.吸烟和酗酒。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卒中风险与吸烟量及持续时间相关,戒烟两年后卒中风险才会减低。酗酒者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更易引起脑出血,但少量饮酒可能对卒中有益。

6.高脂血症。可增加血黏度,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卒中发病有关。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与血中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成反比。

8.其他。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及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肥胖、口服避孕药、感染和颈动脉狭窄等。

9.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和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是无法干预的。

1.生气、兴奋、吵架、惊恐等情绪过度激动引起的血压波动。

2.工作、学习、娱乐等过于紧张、忙碌所导致的疲劳过度。

3.劳动中用力过度、体育活动过量、用力大便等引起的血压波动。

4.过度的饱餐使循环加快,血压波动。

5.环境过冷、过热,饮酒,停服降压药等。

1.短暂缺血性发作(TIA)。

多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较多。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按血管系统分为:

(1)颈内动脉系统短暂缺血性发作。通常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率少。常见症状是对侧肢体偏瘫(无力)或感觉障碍(麻木),可伴对侧面部轻瘫。特征性症状是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损出现失语症。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性发作。通常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率多。常见症状是眩晕(头晕伴视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平衡障碍,大多不伴耳鸣。特征性症状是跌倒发作,即转头或仰头时突然下肢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自行站起;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即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或数十分钟;双眼视力障碍。

2.脑梗塞。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青年人发生卒中有上升趋势。常在安静和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人有TIA前驱症状,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病人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按血管系统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按进程分类分为完全性卒中(6小时内)、进展性卒中(48小时内)、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3周内)。

常见以下临床综合征:

(1)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主要损伤大脑半球引起大面积梗死,表现为三联征: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可有失语。大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和尿便失禁。

(2)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主要损伤脑干、枕叶及小脑,表现为同侧颅神经和对侧肢体感觉和障碍(脑干单侧),双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脑干双侧),双眼协同运动障碍及共济失调(小脑),双侧视力障碍(枕叶),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延髓)等。

3.脑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起病急剧,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纤颤等,常见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常伴痫性发作。

出血性卒中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其他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与缺血性卒中大致相同。

1.脑出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约10%的病人出现痫样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临床常见类型有基底节区、脑叶、脑桥、小脑和原发性脑室出血。不同的部位出血可以出现各种表现。

(1)壳核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约占50%~60%,出血经常波及内囊。

①对侧肢体偏瘫,优势半球出血常致失语。

②对侧肢体感觉障碍,痛、温觉减退为主。

③对侧偏盲。

④凝视麻痹,呈双眼持续性向出血侧凝视。

⑤尚可出现失语,体像障碍,记忆力和计算力障碍,意识障碍等。

(2)丘脑出血。约占20%。

①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

②运动障碍。出血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多为下肢重于上肢。

③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朗读正常。

④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

⑤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常向内下方凝视。

(3)脑干出血。约占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偶见中脑出血,延髓出血极为罕见。

(4)颞叶出血。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为主的瘫痪。

①对侧上象限盲;

②优势半球出血时可出现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

③可有颞叶癫痫、幻嗅、幻视。

(5)枕叶出血。

①对侧同向性偏盲,并有黄斑回避现象,可有一过性黑和视物变形;

②多无肢体瘫痪。

(6)脑室出血。约占3%~5%。

①突然头痛、呕吐,迅速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

②双侧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早期出现去大脑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③常出现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应激性溃疡、急性肺水肿、血糖增高、尿崩症等。

④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

⑤轻者仪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无局限性神经体征。临床上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经头颅CT扫描来确定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时多由激动、用力或排便等诱发。动脉瘤破裂多发生于40~6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动静脉畸形多于10~40岁,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典表现是突发剧烈全头痛,可持续数日不变,2周后缓慢减轻,头痛再发剧列常提示再次出血。动静脉畸形破裂头痛不严重。出血后血压可以急剧上升,最初2周内脑膜刺激可引起体温升高。常见并发症是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扩展至脑实质内出血或脑积水。

1.自我防范。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有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但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发生。

(1)降血压。目标是一般成人</90毫米汞柱,伴有糖尿病</85毫米汞柱,伴有肾脏疾病</75毫米汞柱,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是减轻体重,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20~24,或腰/臀围比<1。

膳食平衡。饮食种类多样化,减少热量,大体可保持以下水平:新鲜蔬菜每日~克,水果克,肉类50~克,鱼虾类50克,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克,每日食油20~25克,少吃糖类和甜食。

限盐。如居住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克,以后再降至6克;南方可控制在6克以下。

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传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戒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克,女性<15~20克,孕妇不饮酒。

(3)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脑卒中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

二级预防是已有短暂缺血性发作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复发。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还应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若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思睡、性格反常等先兆症状时,医院诊治。

2.自我干预。

(1)一旦出现脑卒中,医院救治,力争在3~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

(2)待脑卒中的病情稳定后,要尽快进行康复治疗,配合医生或康复师建立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一级是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二级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三级是80%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及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

(3)脑卒中患者要调控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本病,合理饮食,保证睡眠,稳定心态,特别要避免大喜大悲,尽量不要发脾气,避免过度的劳累,精神放松,要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努力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康复锻炼,积极治疗合并疾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

(4)饮食宜忌。多食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海参等;宜食含胆固醇低的食物,如鸡肉、鸭肉、脱脂奶粉、瘦肉、牛奶、豆制品等;宜用降血脂的食物,如酸奶、洋葱、山楂、豆类等;选食富含钾的食物,如土豆、茄子、芹菜、香蕉等;宜食含镁的食物,如小米、红薯、玉米、南瓜等;多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多食粗粮,以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B族的摄入。

膳食禁忌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内脏、鸡内脏、蛋黄、肥猪肉、鱼子等;少食咸食,如咸鱼、咸菜等;少食甜食,控制主食。

(5)食谱建议。

①蚝油扒冬瓜

主料:冬瓜克。

辅料:蚝油、湿淀粉、植物油、葱末、黄酒、鸡精、精盐、姜末各适量。

制法:冬瓜去皮、瓤、籽,洗净后,切成半厘米厚的大片,炒锅上火,放油烧热,放入葱末、姜末煸出香味,将冬瓜放入,再勾入鲜汤(可用鸡精加水代用),以没过冬瓜为宜,再放蚝油、黄酒、盐,用旺火烧至冬瓜入味,再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②凉拌苦瓜

主料:苦瓜一根。

辅料:蒜泥、姜末、糖、醋、味精、香油适量。

制法:苦瓜洗净,切条,用精盐拌匀,轻揉后腌15分钟,用凉水洗去盐分,沥干,加醋、糖、蒜泥、姜末、味精拌匀,淋上香油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③番茄土豆生菜汤

主料:番茄2个、土豆1个、生菜克。

辅料:植物油、精盐适量。

制法:将番茄、土豆、生菜洗净,土豆去皮切块、番茄切块、生菜切段,汤锅内放入土豆及番茄块,加清水、植物油和精盐煮透,出锅前将生菜放入即可。

服法:餐后食用。

1.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2.调控危险因素,预防再次复发。

3.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做各种相应的康复训练,重建生活、学习和工作。

株洲警事∣zhuzhoujingshi长按,识别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bzz/6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