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周记基底动脉支架术后闭塞血管内介入治
2019-7-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神经介入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作者
李新明,宋立刚,马宁
单位
首都医科医院
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支架术后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病例详情
患者,男,51岁,因“头晕、视物成双、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23天”入院。
患者23天前(-7-3)因头晕、视物成双、言语不清伴右侧医院。
患者1年前因左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狭窄行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年前因(-10-15)“右侧肢体无力伴头晕及双眼视物模糊”医院。
头颅MRI:左大脑半球分水岭脑梗死(图1)。
图1
头颅MRA:左颈内动脉颅外段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2)。
图2
CTA:左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图3)。
图3
给予氯吡咯雷、阿托伐他汀等治疗2周后右肢无力好转,但双眼视物模糊仍有反复发作。
10个月前(-12-6)上述症状再次反复。
DSA(-12-18):左颈内动脉闭塞,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左侧后交通动脉开放,代偿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图4-7)。
图4
图5
图6
图7
考虑患者兼有前后循环症状,责任血管为左颈内动脉C1及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参与对左前循环代偿血供,拟先处理基底动脉狭窄。
造影术后两天(-12-20)基底动脉置入一枚Apollo2.5×8mm(图8)。
支架术后,患者痛风发作,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抗血小板聚集。此后患者病情平稳。
复查CTA(术后3个月):基底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图9)。
图9
本次发病后第二天(-7-4)行头颅核磁:脑桥梗死(图10)。图10MRA、CTA提示基底动脉狭窄,不除外闭塞可能(图11、图12)。图11图12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再次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痛风病史、吸烟及饮酒史。
查体:构音不清,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5分,MRS评分3分。
入院化验检查:LDL-C:2.15mmol/L;血栓弹力图ADP:9.8%(低于-12-14所查的18.6%的结果);CYP2C19基因检测:中等代谢型。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mg1/日+替格瑞洛90mg2/日),降脂(瑞舒伐他汀钙10mg1/日)及降压等治疗。
DSA:基底动脉中段闭塞(图13,14),余血管较前无明显变化。
图13图14术前讨论
●1.患者基底动脉支架术后相关供血区域新发梗死,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近期闭塞可能性大,有血管内开通可能。●2.治疗策略:微导丝结合微导管通过病变后,拟先行基底动脉闭塞处球囊扩张,再酌情考虑是否置入支架。●3.相关风险: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开通失败等。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6F导引导管至右椎动脉V2段远端,造影证实基底动脉近中段闭塞(图15)。
图15
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Pilot50微导丝(0.″,cm)在Echelon-10微导管辅助下通过基底动脉闭塞段放至左大脑后动脉P2远端,其后更换Trancsend微导丝(0.″,cm)(图16)。
图16
沿Transend微导丝送入SoloFlex球囊(2.5mm×15mm)扩张两次,扩张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闭塞未见缓解(图17)。
图17
更换Rebar-18微导管至基底动脉顶端,送入SolitaireAB(6.0mm×30mm)支架,释放后前向血流改善(图18)。
图18
经导引导管动脉内予欣维宁8ml,并给予欣维宁8ml/h静脉泵入,观察5分钟后造影示基底动脉及各分支通畅,支架贴壁好,管腔较前光滑。解脱支架,观察10分钟后造影示基底动脉及各分支通畅,TICI3级,基底动脉中段残余狭窄约30%(图19)。
图19
术后即刻复查头CT平扫:未见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图20)。
图20
术后CTA:右椎V4-基底动脉支架通畅(图21)。
图21
后循环灌注未见明显低灌注(图22)。
图22
患者自述头脑较前清醒,言语较前清晰,右侧肢体活动较前灵活。
讨论
处理颅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一般选择单纯球囊扩张。若回缩明显,可考虑放置自膨或者球扩支架(酌情冠脉支架)。本例扩张病变后,基底动脉仍未见再通,考虑局部斑块负荷大,有可能合并附壁血栓形成,但也不除外夹层可能,遂选择较长的Solitaire支架予以覆盖病变,并予以欣维宁动脉+静脉联用,放置完支架后虽遗留有一定残余狭窄,但考虑病变局部斑块不稳定,也未再行后扩张,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复查。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关于本病例的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