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不是悄无声息的,头部出现4个征兆,可

2020-1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791365.html

脑梗,又称为脑梗塞、脑梗死,它被称为是"四高杀手",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在众多的中老年疾病中,脑梗,绝对是对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之一,多见于45以上的中老年人。

脑梗不是悄无声息的,头部出现4个征兆,可能血管已“水泄不通”

1、头晕,头疼

脑梗的原因就是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组织的软化和坏死。

而前期供血不足,血液循环减慢,就会出现剧烈的头晕,头痛等表现。

经常性的有头晕目眩的症状,最好检查一下脑CT。

2、舌头开始发硬

如果发现舌头开始发硬,说话吐字不清,那么很有可能,大脑中已经有血管受到了影响。

因此,会使身体里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头部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影响大脑对面部神经的控制,进而引起面部肌肉异常,舌头发硬,口齿不清的状况。

3、眼前发黑

一般发生眼前发黑的情况,具有较为短暂性的特点,一般持续几分钟或者是几秒钟恢复。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于脑干、小脑和脑桥中出现了血栓。

这是一种暂时的视力损害,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往往是脑梗发生前较为明显的征兆,最好去检查一下。

4、睡时流口水

在排除了因睡姿错误,而引起的流口水外;如果在睡觉的时候,经常流口水,那么很有可能是脑梗的前兆。

这是因为,当脑部发生梗塞时,会导致肌肉神经的不协调,尤其咽腔,会出现流口水,吞咽困难等表现。

脑梗,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偏瘫,一侧脸部出现神经障碍,所以,一般都是单侧流口水。

三个习惯,“加速”脑梗塞,尽量避免!

1、吸烟

很多研究表明,吸烟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概率,而戒烟会降低这些疾病的大病概率。

吸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的粘稠度,并且吸烟的的数量越大,吸烟的年头越长,则发生脑梗的风险越高,所以对于本身心脑血管就不是很好的人,建议尽量戒烟。

2、熬夜

睡眠时间少,经常熬夜,体内会分泌大量的激素,而激素会让血管收缩,会阻碍血液流动,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导致血管堵塞,增加脑梗风险。

因此,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切不可经常熬夜。

3、久坐

研究发现,久坐1小时的人,患脑梗的风险会增加10%!

这是因为,长期久坐不动,会使血管的弹性下降,增加血栓的沉积,对关节,心脏,大脑都有一定的损伤。

预防脑梗,保护血管健康,谨记:多喝3水,多动3处

1、绿茶

绿茶中含有黄酮类成分,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血液凝块、血小板聚集等,从而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常喝绿茶,还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

2、古古丁荷叶茶

古古丁荷叶茶:荷叶、富丁、古古丁

荷叶:也是我们常说的藕叶。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形成。

富丁:就是常说的,小叶苦丁。其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清热散风,可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

古古丁:研究表明,其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稳定血压,保护血管健康。

3、山楂泡水

山楂,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另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

1、动脚

脚腕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这里分布的主要穴位有昆仑、申脉、金门、丘虚、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

转动脚腕,等于刺激了十二正经的一半经脉,有益于增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

2、动嘴

将嘴巴以最大限度的张开,一开一合,牵动脸上全部的肌肉;

每次做30下,早晚各一次;

每日坚持做,可加速颜面的血液回流,延缓局部组织器官老化,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3、动手

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变最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肉的右脑半球,而我们也知道,左手是锻炼右脑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动动手,尤其是左手。

这样,既可以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以加强大脑右半球的协调机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脑梗复发率有多高?40%!防止脑梗复发要这么做

“脑梗”近身时,身体会发出“3个预警”,有一个也要早做检查!

患上脑供血不足怎么办?常吃这6种食物,脑梗或许“不敢放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10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