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影致知middot第7期MCA轻度

2020-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栏目主编

陈红兵

医院神经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委员,中国神内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介入专委会常委,广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理事,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脑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律学专委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影像学研究,发表中英文临床研究论文三十多篇。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神经影像

病例图像

患者,男,48岁主诉反复发作性言语含糊、右侧肢体无力1日。现病史-10-1早晨8时突发言语含糊和右侧肢体无力,发音困难,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持续1分钟后能完全缓解,未予以重视;当日上午11时和中午13时再次发作,形式同前。遂到我院急诊,头颅CT:左侧基底节梗死;收入神经科病房。既往史糖尿病2年;吸烟20余年,每天20支。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右侧鼻唇沟较对侧浅,右侧肢体轻瘫试验(+)。影像学评估

多模式CT(-10-:44)

△-10-1头颅CT平扫:左侧壳核前部低密度梗死灶△-10-1头颅CTA:左侧MCA主干局部轻度狭窄(橙箭)△-10-1CTP:整个左侧壳核区域TTP显著延长(白箭),CBV(红弯箭)和CBF(白弯箭)显著降低

MRI-10-8

△-10-8T2WI:左侧壳核前部和尾状核头部梗死△-10-83D-TOF-MRA:左侧MCA主干局部轻度狭窄(橙箭)

管壁高分辨MRI(-10-11)

△-10-11T2WI:左侧壳核后部为-10-8后新发生的梗死(橙箭)

△-10-11,与左侧MCA主干长轴平行的横断扫描(T2WI,T1WI平扫+增强):左侧MCA主干后壁可见条状强化斑块影(橙箭)

△-10-11,T1-SPACE增强扫描,垂直于左侧MCA主干的矢状位重建和平行于左侧MCA主干的冠状位重建图像:强化斑块位于左侧MCA主干的后上部(橙箭)

患者住院期间予以抗血小板、他汀、降糖等治疗。

住院期间病情稳定,无加重。

出院NIHSS:1。

病例评析

1、此患者渐进性梗死依据:①发病4个多小时CT平扫即可见左侧壳核前部显著低密度,表明此次发作之前该部位已经存在无症状梗死,发病第8天MRI于左侧壳核部位未发现软化灶,提示上述发病前无症状梗死为新近梗死。②与起病第8天MRI比较,发病第11天MRI又于左侧壳核后部检测到新的梗死灶。2、本病例的病理机制考虑是:左侧MCA主干斑块闭塞外侧豆纹动脉开口。3、MCA主干斑块阻塞豆纹动脉开口所致梗死直径一般不超过2cm;然而此患者最终梗死范围较大,累及整个壳核和部分尾状核,CTP也提示整个左侧壳核显著低灌注,推测可能机制是:①斑块范围大,同时累及多条临近的豆纹动脉;②多条豆纹动脉共干,而MCA斑块累及此共干血管开口。4、管壁高分辨MRI显示不稳定强化斑块位于MCA主干后、上部,而外侧豆纹动脉亦是起始于MCA管壁的此位置,该部位斑块容易导致豆纹动脉梗死;因此,管壁高分辨MRI结果为明确本病例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本病例另一特殊之处是,虽然住院期间影像学提示梗死灶进展扩大,但其症状未有加重,考虑与进展梗死灶为非关键部位有关。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yfff/9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