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健康相约疫情当

2020-9-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黄帝内经》曰:

正存于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面对大自然中各种的病毒、细菌等威胁。

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顺应天时,

增强体质“三伏灸”此刻正该派上用场!

三伏贴的由来

三伏贴,又名三伏灸,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春夏养阳“,采取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综合天灸、经络与中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性温驱寒的药物贴敷于不同穴位,具有温补阳气、驱除寒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易发宿疾在冬季发病的概率,提升身体抵抗力,集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于一体。

三伏天灸

天灸疗法,是将对皮肤(穴位)有刺激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结痂,有如灸疮,所以又称为发泡疗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在夏季三伏天及冬季的三九天,选择对证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双管齐下,让药物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治疗疾病。

敷贴后患者局部皮肤会有不同程度的痒、麻、灼热、刺痛感,揭除药饼后可见穴位表皮形成红斑或出现水泡,此为正常的穴位反应,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寒、腹胀等。

3.免疫系统及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4.其他:手足冰凉、怕冷、畏风等阳虚体质。

贴敷时间

年三伏贴时间表

头伏贴: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贴:年7月26日—年8月04日

中伏加强:年8月05日—年8月14日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贴敷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贴敷时间一般2~4小时,最多不超过6小时,有些较敏感患者不宜贴敷时间过长,一般以皮肤自觉灼热疼痛不能忍受即去除药饼;局部出现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小水疱(黄豆大小),涂烫伤膏或紫药水,若出现较大水疱,至针灸科就诊,医务人员会予妥善对症处理;贴敷当天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游泳,不曝晒。

2.贴敷期间,勿过食冷饮及辛辣刺激食物和海鲜等发物,以防损伤脾胃,或致贴敷创面久溃不愈;贴敷期间,勿过度吹风扇及空调,影响贴敷效果;勿至室外暴晒或过度活动致汗出,不能准确贴敷至穴位。

3.贴敷当天女性勿着连衣裙、无弹性衣服(如雪纺质地等),最好穿弹性较好的棉质柔软深色上衣,方便取穴并避免药饼污染衣服。

4.“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联系方式

医院门诊四楼针灸、康复科

-

李医师:1356521

沙医师:

郭医师:

建议大家尽量提前到我院办理预约手续,医院诊疗排队的时间。医院就诊应尽量将近期的病例、做过的相关检查等资料带齐,以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就诊时间。医院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您的健康,让我们相约康复科,尽享三伏贴福利,健康相伴约起来!

医院针灸、康复科是我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科室拥有现代先进的理疗康复设备,融中医中药内治、针灸推拿、外治及现代康复技术为一体。对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尤其是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眩晕、颈椎病、颈腰椎增生症、胸腰椎截瘫、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肩周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痛经、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哮喘、慢性咳嗽、神经性耳鸣、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失眠、网球肘、筋膜炎、梨状肌综合症、带状疱疹、痤疮及骨折创伤术后康复等多种内、外、骨、妇、儿、五官科、皮肤科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目前开展的项目:石氏醒脑开窍针法、腧穴热敏灸、毫针刺、梅花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小针刀、耳针、刺络放血、推拿、中药熏蒸、中药烫熨、中药离子导入、火罐、牵引、天灸等中医传统疗法,以及功能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10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