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手术心得201508310
2016-10-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今年在脑卒中治疗方面最大的突破,莫过于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治疗被连续7个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是有效的,其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当全世界都在欢呼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春天到来的时候,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展该项技术。急性取栓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组织和管理。这几项研究成功的关键点包括医生正确判断并选择可能获益的患者、快速流畅的流程和良好的团队精神,真正做到组织化、规模化其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经典的静脉溶栓。可是传统的药物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而大血管病变造成的后循环缺血原本就预后很差,对于已过了时间窗,特别是大血管闭塞造成的后循环卒中怎么办?血管内支架再通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补救方法,让我们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最近,我血管组又收治1例急性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发病时NIHSS评分17分,因为过了时间窗不能进行静脉内溶栓,通过药物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家属多方辗转打听,最后转入我科脑血管病组。追问病史,该患者有高血压史,长期吸烟,饮酒,查体已出现意识模糊,吞咽困难,双下肢乏力等严重并发症。此时,距发病已一周。
经头颅MRA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均证实为基底动脉主干完全闭塞,而且双侧后交通动脉很不发达,不能形成有效血流代偿。所以该患者再次中风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很大。与家属交待病情及治疗风险后,家属愿意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
术前我们组内也充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的难点和风险主要是:1.脑出血,甚至死亡:在过狭窄段血管时,导丝穿破血管;球囊扩张时血管破裂,以及导丝刺破远端血管等。2.脑干有许多穿支血管,球囊或支架挤压造成穿支闭塞会进一步加重脑干梗死。我们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当微导丝顺利地通过闭塞段血管,微导管造影证实在血管真腔时,手术已经成功了一半。然后用2mm球囊慢慢扩张,造影可见血流已部分恢复,这时,在场所有人都很兴奋,胜利已然在向我们招手,但我时刻提醒自己仔细仔细再仔细!根据血管直径选用3mm球囊进行再次扩张,置入支架,当支架完美释放,造影显示已完全恢复血流时,紧张的我才彻底放松下来。
病人送到ICU后很快苏醒了,自觉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由于距离发病时间过长,患者还需要后期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自年起,仁济神经外科脑血管组率先在上海开展此项工作,已经救治类似危重病人近20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0%。目前,我们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正着手建立组成以神经内外科、放射科、急诊科、麻醉科以及相关科室的脑血管病多学科协作团队,通过组织化管理,简化流程,缩短就诊时间,能使更多的患者获益,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皮肤白癜风专家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