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让患者转危为安发生脑

2019-7-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年3月31日(周六)21点左右接到一线大夫电话,医院给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取栓治疗,手术结束、处理好医嘱、交接好病情、看患者病情稳定后,次日凌晨2点回家休息,很欣慰的是患者术后既由昏迷转意识清楚,肢体活动好。年4月1日上午准备第二天答辩的PPT,下午又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入我院,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左侧颈总动脉起始端闭塞,行取栓、开通及支架植入,患者病情稳定,意识转清。年4月2日上午参加课题申报答辩,下午参加课题结题答辩。今日(年4月3日)下午再开通绿色通道,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取栓手术成功,患者术后意识障碍明显改善。脑梗死危害大,患者发病后需要迅速就医,避免错过接受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的黄金时间。当然发病后最好能够送到既能开展静脉溶栓又能开医院治疗。

患者1:55岁男性患者,突发脑梗,下午3时许静脉溶栓,症状改善。6小时后病情加重,出现昏迷,迅速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完成股动脉穿刺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起始端闭塞,17min后取出血栓,将闭塞的基底动脉(为生命中枢脑干等部位供血)开通,前向血流好。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偏瘫侧肢体(左侧)肌力由0级恢复到4-5级。图1A:颅内动脉造影显示基底动脉起始端闭塞,远端血管无显影(红圈处);图1B:从闭塞基底动脉取出的血栓;图1C:闭塞的基底动脉开通,前向血流好(红圈处)

患者2:66岁男性患者,突发脑梗,意识不清,双眼左侧凝视,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上午10时40分接受静脉溶栓,后病情再次加重。下午14时17分完成股动脉穿刺后造影显示左侧颈总动脉开口处闭塞,行闭塞血管取栓开通及支架植入术,患者闭塞处血管开通,前向血流良好。患者意识状况明显改善。图2A:造影提示患者左侧劲总动脉开口处闭塞(图中红色虚线表示未显影的左侧劲总动脉,其起始部黑色部分为闭塞处);图2B:取栓术后发现患者左侧颈总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红圈处),遂行支架植入术;图2C: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管下狭窄改善,前向血流良好(红圈处)

患者3:78岁女性,既往有房颤病史,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昏迷,医院后迅速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佳。行动脉取栓桥接治疗,将左侧闭塞大脑中动脉开通。图3A:血管造影提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开口处闭塞(红色箭头处);图3B:从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内取出的血栓;图3C:经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开通,前向血流良好(红圈内)

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辛苦了

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专业组简介:

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了脑血管病专业组,设有脑血管病专科门诊、24小时神经内科急诊,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超早期、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和动脉机械取栓治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机械取栓治疗技术,因其对堵塞血管的再通率高同时避免了静脉溶栓时全身用药所带来的出血风险增高的弊端,可作为部分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患者的首选治疗,同时也是溶栓治疗无效的有效补救方案,使患者临床预后得到改善。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全面治疗抢救。患者入院后专业化卒中小组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给予统一规范、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同时协同康复科对患者的语言、吞咽功能、肢体功能等进行康复治疗。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组开展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狭窄脑供血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动态栓子监测、颈动脉超声、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特色专科检查手段。上述综合措施的实施,在提高脑血管病诊治和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完成临床的同时,脑血管病专业组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参与了国家的“九五、十五”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攻关课题。

刘尊敬,卫计委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脑血管病专业负责人,脑血管病专业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卫计委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4项,发表SCI收录等国内外论文余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支架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及预防、高分辨核磁在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高分辨核磁对支架置入术患者并发症预测评定的应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治的个体化治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机制及应对措施研究等。

获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提名奖、生命时报·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京城好医生奖、医院辛育龄青年奖、医院优秀员工奖·优秀科研人员、医院优秀教师奖、医院青年科技英才奖、医院医疗三等奖(高分辨核磁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及技术推广)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急诊医学会神经脑心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会理事,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药理学会心脑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田朝晖,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年和年,作为访问学者分别于日本大阪国立循环器中心和英国哈里医疗中心,进行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自年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20余年,神经介入专业10余年,于年率先在国内开展r-tPA静脉和动脉溶栓、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独立和作为术者完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诊疗多例,技术成功率近%,无一例医疗纠纷。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尤其在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造诣颇深

先后参加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急性脑血管病治疗规范”“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溶栓治疗”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等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著40余篇。医院优秀医生称号。

刘玮,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年,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年赴日本大阪国立循环器病中心研修学习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血管超声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主要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脑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工作在神经内科门诊、病房、急诊第一线,在神经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危急重症等诊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擅长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狭窄早期筛查与干预,参与开通了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的绿色通道及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接受了系统正规的脑血流图(TCD),血管超声等脑血管病无创检查培训,临床开展了TCD微栓子监测,发泡试验等临床检查,以利于进一步脑血管病的分型诊疗,减少脑血管病临床复发。

致力于脑血管病诊疗及脑血管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参与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发表论文多篇。

乔亚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会员。.7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日语医学获临床学士;年7月毕业于医院获专业硕士。.8-.7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7-至今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擅长诊疗头痛、头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夹层、静脉窦血栓、血管性认知障碍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方向为血管性认知障碍。

擅长脑血流图、颈动脉超声、发泡试验和经颅基底节超声检查。

年参与《首发科研基金课题—经颅脑实质超声在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姜黄素抗脑缺血病理损伤的PPARgamma靶向路径确认》;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以第一作者发表10余篇文章,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言。

刘蕾,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获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年赴日本大阪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研修学习。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尤其是脑血管病的诊疗,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高分辨核磁共振(HRMRI)及脑灌注检查(SPECT)等无创检查方法在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发表论文多篇。

张志勇,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内科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综合培训项目讲师;北京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通讯编委。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介入专业,师从国内著名神经介入专家李慎茂教授。年在国际知名的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研修复杂性脑血管支架成形技术及急性脑动脉闭塞动脉内取栓技术,师从日本著名的脑血管病专家丰田一则教授及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山上宏教授。作为中国卒中学会Action-7项目成员,于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学院脑病中心(BrainCenter)短期访问学习。年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主要包括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颅内静脉系统疾病的血管内治疗)2.各种脑血管疾病病因学分析、神经影像学评估及内科综合防治。

现已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中华医学类期刊收录8篇。另外,目前已参与国内多项重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主持医院院级课题1项。年获得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孙丽丽,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自年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颈动脉超声、TCD、TCD发泡试验、TCD微栓子监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检查、高分辨核磁共振(HRMRI)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于年通过国际神经超声领域的权威机构NSRG(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的资格认证。

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北京市及院级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专业论著。教学情况:完成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及基地轮转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

唐文雄,医学博士,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神经病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获得神经病学博士学位。

年以来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年至今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及病房一线工作,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脑血管病诊治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完成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余例;积极参与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绿色通道,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有丰富经验;对于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及规范化二级预防治疗有较高造诣。

朱先进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和神经专业委员会神经/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技术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理事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年于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获医学硕士学位;年于首都医科医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ClevelandClinic任访问学者。年起,医院医院放射诊断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头颈病变的影像诊断,重点进行脑血管病相关影像的诊疗研究。科研成果:主持多项省级、院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AJNR、JNIS等SCI7篇,参编书籍2部;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曾获年医院医疗奖三等奖1项,年医院优秀员工奖1项

刘尊敬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能治好吗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9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