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

2019-7-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期主编

骆翔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神经内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年赴医院(BethIsraelDeaconessMedicalCenter,BIDMC)访学,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自年起独立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累计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数千例,以及介入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数百例。目前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青年基金1项。

主要社会任职: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2.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3.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学组副组长

4.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介入协作组成员

7.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成员

病例分享

01

CASE-1

一例路径迂曲大脑中动脉球囊成形术

病例详情:

庞某男性61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6天既往:高血压20余年、饮酒史

病史简介:

患者26天前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

术前神经系统评分:

NIHSS3分;mRS1分

头颅DWI:

左侧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塞

术前TCD:

术前DSA:

入院诊断:

1.急性脑梗塞(左侧半卵圆中心)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3.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病因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发病机制:

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手术主要风险:

路径迂曲,手术失败;穿支事件;术中栓塞;动脉夹层;血管穿孔。

手术过程:

全麻下,将6FNavien(cm)+6F动脉长鞘送至左侧颈内动脉C2段远端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在路径图指引下,Transend0.″微导丝(长度cm)和SL-10微导管相互配合,成功将Transend微导丝送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

沿0.″Transend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mm×9mm,以11.5、12atm多次打开球囊。

两次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无残余狭窄。

术后TCD:

02

CASE-2

一例基底动脉次全闭塞支架置入术

病例详情:

陈某,男性,69岁。

发作性肢体无力伴头晕1月余,再发3天入院。

病史简介:

患者近一月反复发作肢体无力伴头晕,既往高血压病史。

术前神经系统评分:

NIHSS0分mRS0分

头颅DWI:未见新发梗塞

术前DSA:基底动脉中下段多发串联狭窄

入院诊断:

1.后循环缺血;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3.基底动脉次全闭塞。

病因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发病机制:

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手术主要风险:穿支闭塞;动脉夹层;血管穿孔。

手术过程:

全麻下,将6F指引导管置于左侧椎动脉V2段远端

沿指引导管将Synchro0.″微导丝(长度cm)和SL-10微导管相互配合,将微导管送入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远端。通过交换技术将Transend0.″微导丝(长度cm)送入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远端。

撤出微导管,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2.25mm×15mm以7atm打开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改善,并可见动脉夹层。

沿微导丝送入Rebar-27微导管至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沿微导管送入NEUROFORMEZ支架3.5mm*20mm,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显示残余狭窄10%

术后次日DWI:未见栓塞病灶。

术后半年复查DSA: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血管内膜增生。

03

CASE-3

一例颈内动脉起始段次全闭塞支架置入术

病例详情:

张某,男性,62岁。头昏2月入院。

病史简介:

患者入院前2月头部昏沉不适。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数年前冠脉造影提示心脏血管有30%狭窄。吸烟饮酒史30余年。

术前神经系统评分:

NIHSS0分mRS0分

头颅MRI+DWI:

未见新发梗塞

术前DSA: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次全闭塞伴溃疡形成

入院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次全闭塞;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手术主要风险:术中栓塞;迷走反射;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手术过程:

将8F指引导管+5F多功能造影导管+0.″泥鳅导丝至右侧颈总动脉远端,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次全闭塞合并溃疡斑块

沿指引导管送入PTII0.″微导丝(长度cm)至右侧颈内动脉C4段,沿微导丝送入Spider保护伞(直径6mm,长度-cm)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远端。

沿保护伞微导丝送入LitePAC5.0mm*30mm,以1-4atm多次打开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有所改善。

送入EV3ProtégéRX支架9mm*40mm,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显示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约10%。

术后即刻CT:未见颅内出血

术后半年DSA复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血管内膜增生。

04

CASE-4

一例血管重度迂曲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

病例详情:

潘某,女性,60岁。

突发眩晕并呕吐伴行走不稳1周。

病史简介:

患者近一周突发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并行走不稳,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病史。

术前神经系统评分:

NIHSS0分mRS5分

头颅DWI:

未见新发梗塞

术前DSA:左侧椎动脉闭塞,基底动脉近端重度狭窄,狭窄率80%

入院诊断:

1.后循环缺血;

2.高血压3级,很高危;

3.糖尿病;

4.冠心病,房颤;

5.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发病机制:低灌注-栓子清除率下降

手术主要风险:路径迂曲,指引导管无法到位;穿支闭塞;动脉夹层;血管穿孔。

手术过程:

全麻下,6F指引导管,将指引导管送至右侧椎动脉V2段中段(由于右侧椎动脉迂曲,指引导管不能送达V2段远端)

在路径图指引下,沿指引导管将Transend0.″微导丝(长度cm)和ExcelsiorSL-10微导管相互配合,将微导丝送入左侧大脑后动脉远端,撤出微导管。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mm*9mm(命名压6atm,爆破压12atm),以4-10atm多次打开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有所改善。

沿微导丝送入Wingspan支架3.5mm*9mm,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造影显示支架对位准确,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约10%。

科室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神经内科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院神经内科是湖北省最早建立的神经内科中心,更是全国最早的神经病学博士学位点之一。年年度,复旦大学元管理研究所排行榜位列第十。

医院神经科拥有多位知名专家,医院院长王伟教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会长;骆翔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各专业学组委员。

医院神经内科现已发展成专科均衡、临床规范、科研领先、教学高效的特色重点科室,拥有七大病区,共计床位张。年门诊量约24万人/次,出院人数余人/年。已成为中部地区神经病学高水平临床技术创新基地、科研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教育基地。

科室团队近三年来共获资助项目42项,累积金额达0万,其中包括在临床研究及社会效益方面均极为显著的科技部慢病重大专项2项,研究成果共发表SCI期刊论文75篇,包括Science,Stroke,Molecularneurology,JNeuro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总影响因子高达.58。年度王伟院长团队凭借《神经胶质细胞在缺血脑保护中的机制研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推荐阅读

Re







































白癜风治疗周期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9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