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护微课李俊庆破译高危疾病的秘码

2019-12-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主讲老师:李俊庆医生

师承龙层花教授、王廷臣教授

大夫大脊柱健康研究中心副院长

DoctorA创业团队首席技术培训导师

广东药科大学大健康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导师

华美国际月子中心顾问

中建骨科培训导师

南方三院骨关节康复顾问

龙层花教授(左)李俊庆医生(右)

破译高危疾病的秘码

颈椎病篇

椎动脉型颈椎病之中风,偏瘫,脑梗塞

高危疾病是什么引起的?

01

高危疾病的危害?

02

治疗秘诀

03

预防窍门

04

什么是高危疾病

1.手术后病人。

2.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

3.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残疾。

4.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中风·偏瘫·脑梗塞)

高危疾病,在我们日常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我们要讲的主题:中风,偏瘫,脑梗塞。

中风,偏瘫,脑梗塞很多都是高血压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原因是颈椎病,其实它是可能引起中风、偏瘫、脑哽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的原因所导致的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曾生骨刺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骨刺形成或黄韧带肥厚等,引起颈椎椎管、椎间孔或横突孔变形狭窄以及颈准不稳定,以致直接刺激或通过压迫影响血液循环,使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

1.不良的习惯姿势

2.外伤

3.不科学的运动损伤

4.退变衰老

5.受凉受寒

1.不良的习惯姿势

在我们日程生活当中,不良的姿势非常多:长期低头看手机、跷二郎腿、坐姿不正确等等。

我们举个当前最普遍的例子:低头族

我们先解释头颅的重量。

成年人头颅的重量大概是10斤左右,也就是10-12磅,当我们的颈椎低头的角度为零的时候,它承受的重量是5KG,也就是说本身投入的重量。

当我们低头15度的时候,这时候的重量对颈椎的动量就去到12KG了。但我们低头30度的时候,紧追的受力是到18KG,当我们低头45度的时候,颈椎受力的重量是23KG。但我们低头60度的时候,颈椎受力的重量是27KG,也就是说相当于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坐在你的脖子上。

这样或许可以更清晰看到低头族对颈椎的危害了。

2.外伤

外伤引起颈椎病的案例,在生活也是比较常见,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掉的一些外伤引起的颈椎病,比如车祸引起的挥鞭伤。

车祸引起的挥鞭伤,还有一部分人群会去注意的。但有一些挥鞭伤引起的颈椎病可能大家都忽略掉了,比如你在车上睡觉的时候,突然一个急刹车,或者一个急转弯,就有可能给你颈椎带来挥鞭伤,因为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颈部的神经是非常放松的,那时候一个急刹车或一个急转弯,可能会给你的颈部带来严重的挥鞭伤。

这就是车祸引起挥鞭伤,导致颈椎骨折,或者是导致第一颈椎脱位的一种情况。

3.不科学的运动损伤

不科学的运动损伤,在生活中更多了。那今天我们挑我们被忽略掉的来讲,就是跑步。

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就有疑问了,为什么跑步会引起颈部损伤呢,那跑步最容易损伤的不是膝关节吗?

是的,当然,跑步最容易损伤的是下膝或膝关节。但当你的跑步的姿势不对的时候,比如跑步的时候,你的头低下去比较厉害,这时候会对颈部造成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颈椎病。

4.退变衰老

退变衰老是一个正常人体正常的一个过程,但是由于科学社会的进步,人们广泛使用电子产品,又缺乏运动。而脊柱退变,衰老就会提前很多很多,这时候也是比较容易引起颈椎病的。

5.受凉受寒

受凉,受寒也是非常常见,比较多的就是我们的白领或经常坐办公室的一类人,有事没事,就对着空调吹。特别是夏天,而且有一些人是把空调对着脖子吹,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也可以引发颈椎病。

颈椎病的危害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颈椎病,他可以引发出多个多个症状,你想不到的,它都有可能都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椎病的分类主要是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颈椎病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

2.椎动脉型

3.交感神经型

4.脊髓型

5.混合型

第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他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手痛、手麻、手无力。

第三种交感神经型。除了颈部的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怕冷,怕热;或者是怕吵,怕光;或者是心慌,胸闷。

第四种是脊髓型。颈椎病里面是最严重的一种。以前教科书写,都一定要做手术的,现在的治疗的方法多了,有很大部分是不需要手术的,他除了颈部的一些症状之外,他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手痛,手麻,手无力,或脚麻脚无力,走不动路,还有一个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踩棉花感。

第五种是混合型。混合型的话也是比较复杂的,也许是一到两种的症状都有,或者是上面所有的症状他都存在,或者是一到两种,这叫混合型。

第二种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等。

疾病症状:首先,具备颈椎病的一般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活动受限等。

其次,还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包括头痛、前庭症状、迷路症状、视力障碍、精神症状中风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否引发

中风?

偏瘫?

脑梗塞?

答案是会引起中风,颈椎病是引起中风偏瘫,脑哽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根据椎动脉循经部位和行程可将其分为颈段、椎骨段、枕段和颅段。当颈椎病出现病理变化时,变薄变窄的椎间盘会使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受压变形,也可致椎动脉受压。当椎动脉第三段受压时,患者会出现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而中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颈椎病如果造成枕段椎动脉受到压迫会加重脑供血不足,致使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多,诱发中风。

总而言之,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病理变化是中风的间接诱发因素之一。

中风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脑梗塞

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其实脑梗塞跟中风是同一个病,只不过呢,有一个是中医的诊断,一个是西医的诊断,中风是中医的诊断,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

中风的预兆

肢体乏力、肢体麻木、视觉不清、言语不明、站立或步行不稳、意识不清、眩晕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等。

有一种叫小中风,也就是面瘫,面瘫的西医诊断是面神经炎,面瘫,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它的效果还是很有效的,也不会有后遗症

如何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分两大类:第一是手术,第二是保守治疗,手术呢,是我刚刚提到的脊髓型颈椎病才需要手术,而且多数脊髓型颈椎病可以不需要手术,所以需要做手术的几率比较低的。

第二类就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就非常多了,五花八门:

1.正骨

2.推拿

3.扎针

3.牵引

4.刮痧

5.拔火罐

6.电疗

7.火疗

8.药品/内服/外用

……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中风的治疗方案:

一、打送医院

如果出现中风的情况,第一时间肯定是先打医院。

二、放血

在医院的途中或者是救护车还没来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就是放血:

1.耳尖

2.大椎

3.十宣(十个指尖)

我们正常的普通人都能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下毒,放点血出来就可以了,不允许的情况下也没关系,就扎破,放点血也就可以了,问题不大。

三、药品

1.安宫牛黄丸

平时有点心里不舒服的时候,胸闷的时候服用。因为家里有老人家的话,最好预备在家里,这个药有可能可以救一命。

2.西洋参,田七,石斛,丹参

在中风之前,在中风之后,只要能吃东西,都能服用。这是温补的一些药。这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它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补血、滋阴的功能。还有降血压、降血脂这些功能等等。

田七还有生田七跟熟田七之分。生田气呢,主要是活血化瘀;熟田七呢,他加多了一个补血的功能。所以老人家身体比较差的情况下,最好是服用熟田七,也就是这四种打成粉之后,拿去煲汤,又有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成粉冲水喝就可以了,每天早上一小勺,或者是隔几天一小勺。

如何预防?

1.改变不良习惯

2.科学锻炼

3.改体态(含胸,驼背头引)

4.加强颈部治疗保健功

由于我们这次微课的人群比较广泛,有专业的,有非专业的,有普拉提教练,有瑜伽教练,也有养生馆的治疗师、理疗师,也有美业的美容师,所以分享给大家的方法也是比较适合大众的方法。

三个治疗方法演示:

李医生现场治疗演示

三个治疗方法是从龙氏里面改良出来的,这三个方法比较安全,排除禁忌症之后,只要年纪不是特别大的人都适合做。发力的时候轻柔一些,轻巧一些,就问题不就不大了。

舒缓手法:

点按颈部

放松颈部手法

肩颈拿捏法

放松肩颈手法

井手对抗

放松颈部手法

李医生同时也开线下课程,教授如何通过手法调理颈椎引起的各种病症: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产后骨盆修复等等,欢迎扫客服







































怎么样预防白癜风
怎样阻止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zlff/9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