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宋光远比伐芦定用于低体重出血高危
2017-2-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推荐理由』本例患者是老年女性,高血压10年,最高最高/90mmHg,坚持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维持在/60mmHg;Crusade评分48分(高危)。且患者半年前患脑梗塞。由此可见,患者的出血风险较高。ManoukianSV等发表的研究显示,围术期出血是引发死亡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出血(包括脑出血)可能直接导致死亡。且患者近期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结合冠脉病变考虑血运重建前加强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因此,在已经选用较强效的双抗策略的同时,凝血酶是术中抗凝的关键。病史资料(女,67岁,42Kg)
主诉:因间断胸痛1年,加重2月入院。
现病史:1年前活动时感胸痛,休息或含硝酸甘油3~5分钟可缓解。近2月感发作较前频繁,性质及程度同前。1月前外院冠脉CT提示多支病变。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达/90mmHg,坚持服用络活喜、安博维,维持在/60mmHg;高脂血症2年,坚持他汀药物治疗;偶尔吸烟30余年,戒烟3个月。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抽烟史30年,脑梗塞病史半年。
体格检查:BP/70mmHg,P70bpm。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整,无杂音。
实验室检查:0.ng/ml;CK-MB1.6U/L;WBC10.13×/L,N68.9%,HGB.00g/L;Scr76.27μmol/L,K+4.72mmol/L;ALT24U/L,AST19U/L,eGFR53.mL/min。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V4-V6导联T波倒置。
彩色超声诊断报告:LA34mm,LV42mm,EF56%,左室下后壁基底段运动幅度减低,二尖瓣少量反流。
初步诊断病症:1、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高脂血症;4、脑梗塞。
危险评估:Crusadescore:48(高危)。ACT检测s。
用药情况:应用双抗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bid;硝酸异山梨酯片15mgtid;尼可地尔片5mgti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mgqd;匹伐他汀4mgqn。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年3月。
造影前用药:比伐芦定(泰加宁?)。
造影结果:LAD中段%闭塞,LCX近段90%狭窄,OM%狭窄,RCA近段90%狭窄,中段90%狭窄,远段95%狭窄。
应对策略:
治疗策略: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建议首选CABG。患者及家属拒绝CABG。
PCI策略:拟先行RCA介入治疗。择期行LCA介入治疗。
抗凝策略及依据:比伐芦定(泰加宁?)(根据患者危险评估、循证证据及最新指南推荐)。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年3月~4月。
术中用药:比伐芦定(泰加宁?):负荷剂量7.5ml,维持剂量17.5ml/h。
首次剂量7.5ml;维持剂量17.5ml/h;术前ACTs;Bolus后5mins调整为15.5ml/h;Bolus后15mins;Bolus后30mins;Bolus后60mins下台时调整为8ml/h;停药前s。
手术过程(一):
手术过程(二):
手术过程(三):
手术过程(四):
手术过程(五):
手术过程(六):
手术过程(七):
手术过程(八):
手术过程(九):
RCA置入Excel2.7×33mm、3.0×18mm、2.5×28mm支架共三枚;LCX置入Partner2.5×12mm支架一枚;LAD置入PromusPremier2.25×28mm、Firebird22.5×33mm支架共两枚。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给药情况:术后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的持续时间2h。
病例总结选用比伐芦定(泰加宁?)理由:比伐芦定(泰加宁?)为20个氨基酸的肽类药物,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1.能与游离或血栓中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外围位点特异性结合;2.比伐芦定(泰加宁?)与凝血酶的结合过程是可控可逆的;3.抗凝效果可预测,而且耐受性极佳;4.比伐芦定(泰加宁?)血浓度与APTT、PT和ACT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0.73和0.8(P<0.);5、半衰期短,25min,停药后抗凝作用迅速减弱。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相比,比伐芦定(泰加宁?)降低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同事降低出血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泰加宁?)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更低。
证据引用:BRIGHT研究采用延时注射比伐芦定的方式(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3~4h),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基于BRIGHT研究及国外相关证据结果,《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提出了STEMI急诊PCI及NSTE-ACS术中及术后应用高剂量比伐芦定持续静滴3~4h的方案。对ACS患者PCI术中抗凝,虽然比伐芦定与肝素的应用均维持了Ⅰ类推荐,但比伐芦定的证据水平从B升高到了A。
病情总结:本例患者是老年女性,高血压10年,最高/90mmHg,坚持服用络活喜、安博维,维持在/60mmHg;Crusade评分48分(高危)。且患者半年前患脑梗塞。由此可见,患者的出血风险较高。ManoukianSV等发表的研究显示,围术期出血是引发死亡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出血(包括脑出血)可能直接导致死亡。且患者近期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结合冠脉病变考虑血运重建前加强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因此,在已经选用较强效的双抗策略的同时,凝血酶是术中抗凝的关键。
出血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和处理:出血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大剂量或过量的抗栓治疗;抗栓治疗疗程过长;多个抗栓药物联用;切换不同的抗栓药物;高龄、女性、低体重、肾功能减退;低基线血红蛋白;介入性治疗。对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采用已知的可降低出血风险的药物、联合用药和非药物方法(如介入治疗)。
用药体会:本中心自年开始应用比伐芦定(泰加宁?),至今已积累超过例应用经验。整体用药体会发现选择比伐芦定后,患者出血风险更低术后延迟应用3~4小时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将比伐芦定列为PCI抗凝治疗的Ⅰ类推荐。临床上,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推荐应用。
医师介绍周政,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现就职于中医院心内科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及瓣膜病介入工作。参与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及新技术的开展。发表论文数篇。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