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常见症状之眩晕

2017-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眩晕是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是一种由于空间定位障碍所造成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患者常感觉周围环境在动(主要是旋转)或是自身在动(摇摆感、漂浮感、升降感等)。晕车的人对于眩晕一定不会陌生,那种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忽忽悠悠的不适感想必体验一次,终生难忘。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临床上,根据引起眩晕的发病部位不同,将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

前庭周围性眩晕又称为耳源性眩晕,常急性起病,旋转感相对明显,眩晕典型,程度较重,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几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症状。体位改变时(如躺下、翻身、起床等)突发眩晕,持续时间短,多在几分钟内,改变体位或保持不动可很快缓解,反复发作,应警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反复发作性眩晕,持续时间数小时至两天不等,自行缓解,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且随发作次数增加,听力进行性下降,应警惕梅尼埃病;此外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迷路卒中等也是导致周围性眩晕的较常见病因。

前庭中枢性眩晕可急性或慢性起病,旋转感相对较轻,持续时间长,自主神经症状少,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如头痛、视物双影、言语不清或偏瘫等。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者突然出现眩晕、呕吐,可同时伴有视物双影、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且发作持续仅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并反复发作,应警惕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同时可伴相应部位脑神经或神经核损害表现,如眼球运动异常、吞咽困难、面瘫及对侧偏瘫等,应警惕脑干梗塞,重症者出现四肢瘫、瞳孔小、高热等,应警惕脑干出血;眩晕伴剧烈呕吐,可有剧烈头痛、共济失调,重症者很快陷入昏迷,应警惕小脑梗塞或出血。其他可造成中枢性眩晕的疾病还包括偏头痛、多发性硬化、肿瘤等。

除上述疾病之外,颈椎病变、一些全身性疾病(低血压、高血压、急性感染、糖尿病)、某些药物中毒(链霉素、苯巴比妥)、精神疾病等也可出现眩晕(非前庭性眩晕)。

据统计,周围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的30%~50%,其中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居首位,其次是梅尼埃病及前庭神经原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眩晕分别占15%~50%和5%~30%。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以系统性及周围性病因居多,青壮年及中年多为精神性及周围性病变,老年人则中枢性及系统性为主要病因。眩晕是病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病情轻重与其病因、病变部位的不同,以及病人本身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里,编者想提醒各位,眩晕真正可怕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疾病,中枢性眩晕虽发生比例不高,但其所造成的危害最大,如不及时诊治甚至可危及生命









































刘云涛
盖白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hbzz/6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