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强临证心悟二

2016-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无痰不作眩

古人论眩晕,先有《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后有《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的著名论断。余临证四十余年,就眩晕一症的粗浅体会是,肝风上扰,痰湿内蕴,中气不足是眩晕最常见的类型,肝风上扰,可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化裁;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加减,痰湿内蕴,古方虽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临证多年仍觉势单力薄。虽偶效,但力弱,尤其是今人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方药亦需要随之而变,故自拟平眩汤治之。

组成:清夏20~60克,云苓30~90克,陈皮15克,白蒺藜30~50克,泽泻30~60克,川朴10克,炒苍术10克,钩藤20~30克,石决明20~30克,僵蚕6~10克。平眩汤以二陈汤、平胃散和泽泻汤加味而成。由于今人肥胖痰湿较多,其眩晕者痰湿内蕴型多见。半夏化痰,人所皆知,而余认为,半夏化有形之痰效果不是最佳,其妙尤在除无形之痰。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痰症病机,因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可于各脏腑,经络为害作祟,《丹溪心法》云:“痰之为患,为咳为喘,为呕为利,为眩为晕,为嘈杂,怔仲,惊悸,为高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凉冷或四肢麻痹不仁”。上述文中,除咳喘外,其余见症均是无形之痰。治无形之痰,必倚仗半夏,必倚仗二陈汤,因痰与湿皆由津液失其正常运化而产生,故密不可分。且临证时很难区分,所以余在组方时以二陈汤,平胃散合泽泻汤加味而成,余在半夏用量上,凡属痰症,尤其是无形之痰,均用较大量,量小则效果不显著。痰湿为患甚广,很难以某个见症作为用药指征,但苔腻和口腻两者有一即可用半夏,并观苔腻程度而选择适宜的剂量,当然症状较重也是需要考虑的。

验案分享:张某,女,54岁。年3月7日初诊。主诉:头晕时轻时重两年加重一周。病史:患者头晕病史较长,时轻时重,严重时伴恶心,不能平卧,晨起即目眩,闭目休息片刻方可缓解,医院住院诊治,其效不佳,故来我院以图中医治疗,外院各项检查示,颈动脉多谱勒报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脑CT正常,颈部B超示:双侧颈部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刻下症见:头晕目眩,时呕恶,不能平卧,口粘腻有异味,胃纳,二便尚可。苔略腻,脉眩细,辩证为痰浊中阻,风痰上扰,以平眩汤加味。

清夏30克,云苓30克,陈皮10克,炒白术10克,川朴10克,白蒺藜30克,泽泻3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3片,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年3月17日复诊:自述口服药一剂后即头晕明显减轻。昨日晨起因动作较大。头晕呕恶旋即发作。口仍感粘腻,舌苔白厚腻。

处方:清夏30克,云苓30克,陈皮10克,炒苍术10克,川朴10克,白蒺藜30克,泽泻30克,钩藤20克,葛根30克,(自拟验方三仁汤:薏苡仁30克,炙杏仁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生姜六片,六剂继服。

年3月26日三诊:服药后,头晕大减,患者甚喜,刻下仍感口腻,舌苔薄白,脉眩细。守3月17日方,加全蝎粉3克,三七粉3克,分次冲服。继服12剂善后。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hqcpm.com/jbby/1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