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急救时间就是大脑
2016-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何为脑梗塞病因为何
脑梗塞属于中风的一种类型,其病理生理特点为脑动脉供血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一般来讲,脑梗塞多指动脉到脑动脉的血栓阻塞,也有部分系大的供血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缺血性脑损伤。受累的血供动脉可以是颈动脉、脑底血管网、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也可以是分支动脉,还可以是小动脉,甚至是脑的微血管。依受累的血管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临床上80%以上的脑梗塞都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所致,较少原因为各式各样的血管炎和由于脑动脉痉挛所致。因此,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脑梗塞发生的最主要的病因。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病因,例如:心脏疾病、血液疾病和少见的其它系统性疾病等。
脑梗塞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脑梗塞的症状主要依赖于脑缺血的组织受损情况和缺血发生的类型。其主要的特点有:
1、发病突然,进展很快。患者可以在活动中突然觉得肢体麻木或无力,在几个小时内就可达高峰。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可以在几天内陷入昏迷。
2、病前常有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表现和导致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例如控制不良的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吸烟、运动过少等。
3、大脑半球供血受损症状主要为偏侧肢体瘫痪、偏侧面瘫、偏侧感觉减退,甚至可以有单眼黑朦和同向偏盲,可以影响语言功能,严重者可以失语。还可以出现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反复多次的腔隙性脑梗塞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主要因素。
4、脑干供血受损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复视、面瘫、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瘫和四肢瘫。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5、小脑供血受损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站立和行走不稳。
根据受累的动脉大小、脑血供组织的大小、血管栓堵时间的长短、脑功能影响等情况,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症状持续时间很短,称之短暂性脑功血不足,有的症状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主要影响脑白质的称之脑微血管损害,出现小的斑点状缺血称之腔隙性梗塞,分支动脉以上血供障碍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称之脑梗塞,主要脑动脉或分支动脉供血之间脑组织缺血损伤称之分水岭梗塞,如果是大的脑动脉血供障碍导致的大面积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称之恶性脑梗塞。如果在几天之内病情继续进展,称之进展性脑梗塞。
上述是常见的脑梗塞的症状,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因此,必须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争分夺秒地尽快诊断和治疗。
脑梗塞的检查如何确诊
脑梗塞患者由于发病急,变化快,而且多以肢瘫、肢体麻木、面瘫、语言不流利、眩晕、平衡不稳等起病,因此,快速、合理、有效地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头颅CT检查快速便捷有效,故多数病人立即行头颅CT检查。优点是可以及时排除脑内高密度表现的出血,还可以证实低密度表现的缺血改变,缺点是发病12小时后才能显示特征性缺血性改变。医院进行灌注头颅CT成像检查以证实早期缺血的改变。
头颅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塞,可以分辨在大脑半球、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缺血改变,还能进行动脉成像,证实哪处血管狭窄和闭塞。
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颈动脉B超、全脑血管造影以及相关的血液生化检查。
明确诊断多依靠:中年以上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发病,短时间出现肢体瘫痪、面部瘫痪、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眩晕、平衡不稳等症状时,要高度怀疑脑梗塞的发生,及时的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以确诊。有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的年轻患者需考虑动脉炎等可能性。
除了及时诊断脑梗塞以外,临床上还需要进行分层诊断和对症处理,例如脑梗塞发生前的风险因素、梗塞发生后的复发因素与并发症、梗塞发生后期的抑郁以及血管性痴呆等等都需要及早地判断和有效地干预。
突发脑梗塞:如何有效急救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在急性期的处理是非常紧急的医疗事情。我们通常讲的“时间就是大脑”就是指在发病大约4.5小时的时间里,这段时间是脑梗塞急救的最重要时期,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地在这个黄金时间内展开急救就有可能丧失最佳的救治时机,也就有可能使原来有机会挽救的受损脑组织发展成不能恢复的坏死脑组织。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急救收治部门与设施、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和安全便捷使用的各种药品与技术就显得极其重要。
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指当患者一旦出现面部麻木不适,言语含糊不流利,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时,就应该立即呼救,当患者在第一时间抬上救护车时,随车医生就应该立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同时在转运途中要求与中风急救中心进行电话联系,及时汇报患者的情况,并立即开通一路静脉输液的通道,输注神经系统保护药物,对症进行处理,例如过高的血压进行适当降压,还要保证呼吸、心脏功能、循环等的稳定,有条件者还应立即进行静脉采血,以备到达急诊时化验。院前急救的原则就是尽快将患者送到最近的有条件进行救治的急诊医疗机构,同时在搬运期间尽可能做好急救前的各项准备,与中风中心保持电话联系,以及时获得救治的相关信息。
有效的急救收治部门与设施通常是指具备较为医院,在这个部门所有的设备随时为中风诊断和救治提供服务,如头颅CT24小时运行,患者随到随检,相关生化实验室检查项目完备,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检验结果,一般来讲,从接诊病人到完成各项检查应小于1小时。只有具有中风救治医院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检查,及时提供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供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医院在急诊中心另外设立中风救治单元,凡中心患者一进急诊就收入中心救治单元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救治。
训练有素的中风救治医护人员是指专业的中风单元急救人员。他们可以在接诊患者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充分病情评估,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相关检查,快速地判断疾病程度,及时进行安全有效的救治,如果是动脉硬化脑梗塞就能够快速地判断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还是动脉内取栓,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尽快地使缺血的脑组织“复流”,改善脑缺血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功能。这样一支医护人员常常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康复科等组成。
专业中风急救中心基本具备安全便捷使用的药品和各种技术,这主要指需要紧急静脉溶栓的药物如tPA和尿激酶等,必要时进行紧急脑血管造影技术、血管内溶栓设备和技术、血管内取栓的设备和技术等。这些必备的药物和技术设备在中风急救中心是完全具备的,这样才能保证满足各种复杂病情的中风患者的救治需要。
最后尤其要强调脑梗塞急性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国际国内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出,在动脉硬化脑梗塞发病的4.5小时内尽可能地进行静脉内tPA溶栓,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阻塞的动脉,改善缺血的脑组织功能,促进受损的脑组织恢复。尽管这项技术是成熟的,但真正满足开展静脉溶栓的患者是很少的,在欧美国家大约有15%左右的患者完成静脉溶栓,而在我们国家由于条件限制,例如不能及时运转至有条件急救的急诊中心,这类病人常常超过4.5小时才能送达急诊室;或者由于道路不畅延误转运时间;或者急诊设置不合理,必要的检查就延误几个小时;或者超过80岁发病;或者过去有过多次中风;或者发病时有严重高血压或血糖代谢障碍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不符合进行静脉内溶栓的条件,从而使能够真正开展静脉溶栓的脑梗塞患者是少之又少。在这些限制性的条件中,除了某些硬性条件不能静脉溶栓外,最大影响是就诊的延误,包括搬运的延误和急诊后检查的延误。因此,提高转运的效率、缩短急诊室就诊检查的时间,就可以大大提高静脉溶栓的人数,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在使用溶栓的治疗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否则由于溶栓而导致的颅内出血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轻则延缓患者的康复过程,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这是中风急救中心必须遵守的原则。
脑梗塞的急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医疗过程,其要求有高规格的急救条件和专业医护人员;还具有必须的溶栓药物和介入技术。严格遵守救治原则和执行救治程序是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医院的时间和缩短在院内检查的时间,是开展溶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地努力改进和完善急性脑梗塞的救治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脑梗塞患者救治的需要。
急性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急症,因此,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急性期治疗是指发病初期到病程2周内的各种治疗方法与药物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超早期治疗,这是指发病3-4.5小时内治疗时间窗,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静脉PA溶栓,亦可以动脉溶栓和动脉内取栓治疗,在这段时间内各种溶栓治疗都是比较安全的,超出这段时间进行溶栓脑出血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除重要的溶栓治疗以外,早期的抗栓药物和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药物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一般在24小时后立即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波力维等药,如果没有溶栓,应立即给予上述药物。不管患者是否进行溶栓都应该立即进行降脂药物治疗,包括瑞舒伐他汀或阿舒伐他汀等。如果患者表现为分水岭梗塞,必须高度重视脑灌注压的调整,在急性期千万避免因血压偏低导致脑缺血症状的继续加重,临床上常可以用第二天损伤的脑功能恢复情况来判断维持血压值的恰当程度。
在急性期治疗期间还应重视脑循环的改善,以及脑保护药物的使用。如果大面积脑梗塞,还应考虑脱水降颅压,必要时行去骨辨减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脑梗塞的预后及预防
大多数脑梗塞的预后良好,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和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脑梗塞的发生和复发。如果诊治不及时,或二级预防方法与药物使用不合理不正确,约10%患者会因脑梗塞死亡,也有约50%患者留有残疾,大约40%患者有可能会复发。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中风后抑郁和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因此预防治疗是防止复发以及严重并发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脑梗塞的药物预防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塞的最大风险因素,由于控制高血压不达标(即一天24小时内血压波动会超出正常血压值),而导致脑梗塞发生或复发的情况非常常见,采用综合方法:运动、减轻体重、减少盐的摄入量,规律的作息时间,在此基础上的药物和肾主动脉消融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2、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地较少血栓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力维和西洛他唑等。3、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因素,也是血管内激活血小板的主要病灶,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可以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临床上常用的有控制胆固醇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也有阻断胆固醇吸收的依折麦布等药物。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特点的中药,不管是静脉治疗制剂还是口服药物,都具有改善脑循环和脑功能的作用,既能在急性期使用,也可以作为预防药物使用(主要是口服药物),现代医学还发现部分药物具有特殊的抗衰老作用,既有抗动脉老化的作用,也有抗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等老化的作用。
如果脑的供血大动脉严重狭窄或者闭塞,尤其是影响脑的血供出现临床症状,还必须采用颈内膜剥脱手术或安装支架,开放血供,修复脑的功能。除了药物和介入手术以外,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包括每日的恰当运动,都可以达到预防脑梗塞发生的目的。
什么叫白癜风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