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支架取栓,缺血性脑卒中的春天来了
2017-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40多岁的王女士突发脑动脉闭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当时,王女士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病情十分危重,幸亏医生采用支架动脉取栓技术,及时取出了她脑部的血栓,才挽救了王女士的生命。
现在一种新型的支架取栓技术,医院已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让过去除了静脉融栓和保守治疗对该病几乎无其它治疗方法的局面有了突破。数据显示,13亿人口中,每年有万新生脑卒中病人。秋冬季是疾病高发季,专家提醒,脑卒中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支架取栓,超过6小时,就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那么,支架取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者就此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姜长春。
手术台上,患者就举起了双手
“急诊科吗?赶紧派人过来插管。”10月25日,医院的一间介入导管室,在外间配合手术的李霞大夫给急诊科打完电话后,就冲进手术室。里面,正在做支架取栓的患者出现了呼吸骤停,血压为零,生命体征消失的情况,手术大夫们正在紧急抢救。
好在有惊无险,患者情况终于平稳,支架取栓手术得以继续。
“这是一个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这种脑干闭塞(后循环)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开通血管,死亡率几乎是%,好在送来得及时,梗死的面积还不是特别大,家属又有救治的愿望,所以我们承担着巨大风险为患者做急诊支架取栓。”为患者实施手术的姜长春主任说,由于患者粥样动脉硬化比较严重,血管迂回曲折得像“山路十八弯”,手术难度非常大,但总算取栓成功。
支架取栓手术中
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如今这位患者病情平稳,意识清楚,由于存在肺部感染,还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支架取栓的效果有时是令人震惊的。”医院樊宇大夫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手术刚结束,开通血管的患者在手术台上就举起了双手。
手术患者抬起胳膊
这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于10月13日住进医院神经内科,niss评分为2分(定量评价卒中严重程度的评分,分值越小症状越轻),TCD(经颅多普勒)检查没发现明显狭窄。这个看似比较稳定的患者15日早晨6点10分突然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右上肢肌力1级,下肢肌力2级,考虑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大脑中动脉闭塞。医生迅速安排患者急查了CTA等检查,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通过详细的综合评定,符合支架取栓适应症。“颈内末端是分叉,血栓往出取的时候有可能堵住大脑前动脉,手术中,我们先放进一个导管把大脑前动脉保护起来,第一次抓出一个1.5*2毫米的血栓,回收到导管的时候又抽到一个2*3毫米的血栓,第二次又取出一块1.5*2毫米的血栓。血栓取出来后,导引导管造影显示,患者颅内血管全部开通。”樊宇大夫说,血管刚开通,还没下手术台的患者就举起了胳膊,这让他们感到很振奋。
取出的血栓
那么,支架取栓到底是怎样一项技术?
通常,支架在血管堵塞部位被释放后,会形成一个筒状物,撑在血管壁上,以打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这个SolitaireTMFR新型支架是一个镍钛合金的卷成“蛋卷”似的片状支架,上面带着一个“小尾巴”。取栓时,导管从患者的股动脉进入,到达颅内病灶血管后,造影显示血管闭塞情况,释放支架。这个参数化设计,像“鸟巢和水立方”似的有着很大网眼的“蛋卷”(支架)在血管里停留的5分钟内,会实现“自身的调节”,与血栓亲密(多层面)结合,欠进“蛋卷”(支架)里的血栓会随着支架拉进导管里。当然,遇到血栓不好取时,需要多次释放支架才能将其挖走。所以这个支架可以反复使用(一位患者)。
也就是说,这个支架并不会留在脑血管里,在完成取栓任务后,它会被拉出来,弃之不用。
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发布了最新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将SolitaireTMFR等新型支架取栓技术作为静脉融栓基础上的治疗方法予以推荐(I类推荐,A级证据)。随后,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也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指南更新,同样对于支架取栓技术做出了推荐。学术界认为支架取栓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领域带来了一缕清风。
弥补静脉溶栓不足,新治疗多选择
对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静脉溶栓有极为苛刻的条件:除了时间窗需在0~4.5小时内进行,它的禁忌症也特别多,统计数据显示,适合做静脉溶栓的患者仅为10%左右。此外,对于大动脉闭塞,静脉融栓的开通机率不足20%。因此,预后效果差,多留残障,生活难以自理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支架取栓弥补了静脉溶栓的不足。”姜长春主任介绍说,支架取栓将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从4.5小时延长至6小时,此外,支架取栓适合静脉溶栓难以开通的大动脉血管闭塞,比如基底动脉、颈内末端闭塞或者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是患者不能有大范围梗死,否则预后不好,治疗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能不能做支架取栓,需要严格的评估。”姜长春主任介绍说,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患者有很好的侧支循环和代尝能力,缺血半暗带等,这些都会为预后加分。
术前血管造影
相关数据显示,支架取栓术后开通率达90%,预后率(患者取栓90天后mrs评分,评分越低预后越好)0~2分达50%(0级完全无症状;1级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职责和活动;2级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能照顾自己的事务)。“医生追求的是患者的预后率,因此,支架取栓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是里程碑式的革命。”姜长春说。
术后血管造影
姜长春主任介绍说,溶栓、取栓其实并不矛盾。他建议患者,在4.5小时静脉溶栓时间窗内且可以做静脉溶栓的患者,应首选静脉融栓,同时,应做好支架取栓的准备,一旦药物开通效果不理想,可立即进行支架取栓,这种治疗叫桥接治疗;相对,对于过了静脉溶栓时间窗或者有静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直接支架取栓。
据了解,目前医院每年开展支架取栓手术余例,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区域位居第一。“这项技术虽然好,医院都能开展的,医院有强大的神经内科、影像学、急诊、介入、呼吸、重症等强大的综合实力。”姜长春主任介绍说,除了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筛选外,围手术期的管理、用药、预防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支架取栓技术在美国开展得最成熟,韩国万人口每年支架取栓例左右,而我国14亿人口,每年支架取栓仅仅例。“患者人群很大,但却得不到救治,这是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大的悲衰,究其原因,一是患者不知情,二是受技术要求限制,这项技术尚不能大范围推广。”姜长春主任坦言,虽然现在工作量已经非常饱合,但还是希望这项技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
时间就是大脑遵循“fast”原则
今年10月29日是第11“世界卒中日”,我国“世界卒中日”的宣传主题是“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