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真可怕,三分之二患者非死即残,发病
2017-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需求逐年增加。
脑卒中就是俗称的“脑中风”,它是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约万人,并呈年轻化趋势,其中三分之二致死或致残。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医院(医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超声影像科、康复科、急诊科的技术力量,成立了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重点持续改进卒中绿色通道及复杂疑难脑血管疾病诊疗,着力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已成功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脑卒中筛查及防控体系,开辟了24小时无缝隙救治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成功救治数百名卒中患者。年5月,该院被正式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部分学科专家团队
165岁的张爹爹近日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右手抬不起来,家人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接诊后马上将病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即通过绿色通道行CT检查,发现张爹爹脑血管梗塞无出血,发病仅2小时余,遂立即给予治疗。仅40余分钟,堵塞的血管就被打通。术后第二天,张爹爹就能正常活动,血管超声复查提示,基底动脉血流完全恢复正常,此后再未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及吐词不清等症状。
273岁的宋爹爹近两年四发脑梗塞,虽经支架植入和球囊扩张治疗,但每次只能缓解半年左右。今年6月,宋爹爹头晕头痛更为严重,走路也不稳。检查发现,曾经接受过支架植入术的颈内动脉,再次出现严重病变,如不立即治疗,随时可能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该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神经外科主任欧阳和平立即组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老人实施了颈内动脉支架取出+内膜剥脱术。术后宋爹爹恢复良好,反复头晕得到明显改善,行走正常。据悉,此手术为全省首例,这标志着该院在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据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诊疗中心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彭小祥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后3个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33%可以完全恢复正常,64%可一定程度恢复,抓住“黄金时间窗”就是抓住生命。
1未病先治,血管筛查为健康护航医院自年起就建立了脑血管病筛查评估门诊,对脑卒中危险人群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性的动态筛查及评价,以及危险因素管理和指导预防,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或减轻病情,从而实现对脑卒中危险人群的“未病先治”。
近年来,该院通过加强医联体建设,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脑血管病筛查评估服务送入社区、家庭,截至目前完成筛查近10万例,筛查出高危人群近2万人。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医院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给予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全程指导,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普及了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了发病率。
2绿色通道,抢争救治“黄金时间”医院脑血管诊疗中心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力加强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医院对每一名卒中患者从接诊时就开通绿色通道,医生实时将病情通报给接诊医生,患者入院后实行“零等待”,先诊疗后付费,优先给予检查和治疗,及时开展多学科会诊,完善三级质控,用最快、最优的流程来缩短从急诊挂号到开始治疗的时间。
“绿色通道”开通以来,平均每周有10余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据该院统计,其中3个月后生活恢复自理的达87%以上。
3多科协作,疏通大脑供血“主干道”医院脑血管诊疗中心在卒中治疗上,打破学科壁垒,实行多学科间的紧密合作。对每一例疑难危重病例均进行急诊、神经内外科、血管超声、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讨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中心组建了溶栓组、内科规范化治疗组、缺血介入手术组、出血组等多个救治团队,对卒中病人进行及时诊断和规范救治。
据该院党委委员、神经内科主任邓小容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支架取栓疏通堵塞的血管,可有效减少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该院全年取栓近70例,成功率达80%以上。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
通讯员贝兰
健康生活权威发布
“康嘻”公众平台由湖北省第一市民报楚天都市报精心打造,以传播医疗新闻、健康常识为已任,倡导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欢迎医疗、健康、药业等企事业单位与我们合作,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资讯和产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