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静脉畸形致Percheron动脉梗死
2018-9-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例介绍
患者,女,45岁,以“突发意识障碍17h”入院。家人代诉其17h前入睡。9h前家人叫其起床,仅应一声,未见肢体活动,其鼾声明显;6h前家人再次呼叫其无应答,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行头颅CT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给治疗未见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就诊。发病前1d值夜班。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3年前晕厥1次,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诊治。发病3d前体检时发现“二尖瓣少量返流”,同事诉其活动后常深呼吸。
入院体检
体温36.6℃,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0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体检:患者呈昏睡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灵敏,疼痛刺激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颈稍抵抗,颏胸距3横指,四肢刺激可见逃避活动,腱反射对称,双侧巴宾斯基征(一)。肝肾及其他生化检、病毒抗体检查未见异常。行头颅MRI+DWI+MRA示双侧丘脑新发梗死(图1),MRA检查未见大血管闭塞。
图1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双侧丘脑弥散加权呈高信号(A,箭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B,箭头),表观弥散系数呈低信号(c,箭头)
入院诊断
卒中(双侧丘脑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诊疗经过
给予抗凝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患者意识好转,呈嗜睡状,呼唤能睁眼,声音低微,语言欠清晰,体检配合。进一步体检发现:即刻记忆下降。双眼球垂直运动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MRIFLAIR示:双侧丘脑梗死(图1)。
颈部、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大血管闭塞。TCD发泡试验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双深度血流信号,大量(帘状)微栓子信号(患者雨帘状栓子信号持续时间较长;图2)。
图2患者TCD发泡实验结果。A:TCD发泡实验静息状态;可监测到大量微栓子。B:Valsava动作后发现雨帘状微栓子信号
经胸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彩色血流示:三尖瓣返流(少量)。右心声学造影:静息状态下右心影后第4心动周期左心内可见来源于右肺静脉的大量微气泡显影,第7个心动周期左肺静脉见大量微气泡,左心高密度微气泡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考虑肺动静脉瘘(pulmonaryarteriovenousfistula,PAVF)可能(图3)。
图3患者右心声学造影。A:静息状态下右心影后第4心动周期左心内可见来源于右肺静脉的大量微气泡显影(整个心腔浑浊)。B:第7个心动周期左肺静脉见大量微气泡,左心高密度微气泡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考虑肺动静脉瘘可能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右肺中叶外侧段分支动脉与右下肺静脉分支相连接,汇合处呈囊袋状扩张,考虑右PAVMs(图4)。
PA:肺动脉,PV:肺静脉,PAVF:肺动静脉瘘
图4患者肺动脉CT血管造影。见右肺中叶外侧段分支动脉与右下肺静脉分支相连接,汇合处呈囊袋状扩张,考虑右肺动静脉畸形
心脏科会诊建议行肺动脉造影术检查,择期行肺动脉造影备弹簧圈栓堵术。该患者反常栓塞量表(RiskofParadoxicalEmbolism,RoPE)评分7分,建议其口服阿司匹林行脑卒中二级预防。7d后患者出院,除双眼垂直注视麻痹外未遗留后遗症,随访3个月未有卒中发作。
出院诊断
卒中(双侧丘脑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动静脉瘘
三尖瓣返流
讨论
本例患者以意识障碍起病,与丘脑-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边缘系统联系受损有关。患病后主要遗留近记忆力下降,与Papez环路受损有关;淡漠,缺乏主动性,与丘脑内侧核团有关;眼球上视、下视均不能,与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受损有关;音调降低,构音困难,自发语言减少,与丘脑腹外侧核受损有关。
丘脑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Percheron动脉闭塞,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认知异常。Percheron动脉梗死的病因包括小血管和大血管疾病。患者入院时血管检查,未发现颅内大血管病变,排除了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可能。
本例患者以意识障碍起病,与丘脑-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边缘系统联系受损有关。患病后主要遗留近记忆力下降,与Papez环路受损有关;淡漠,缺乏主动性,与丘脑内侧核团有关;眼球上视、下视均不能,与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受损有关;音调降低,构音困难,自发语言减少,与丘脑腹外侧核受损有关。
有文献报道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可引起Percheron动脉梗死。反常栓塞(paradoxicalembolism)可能是PFO引起脑栓塞的原因。患者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出现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RLS),静脉系统内栓子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到达动脉系统,造成脑动脉栓塞。临床上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声学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声学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TCD)等寻找PFO,以找到CS的证据。按照TCD上微泡数量进行分级,本患者属于大量分流,但此患者只有cTCD阳性,TTE未发现PFO,且RoPE评分5分,为中归因风险,因此还需寻找其他的脑梗死病因。
行肺部CTA发现该患者有PAVMs。PAVMs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PAVMs可造成心脏RLS,分流量少时可无症状或活动后胸闷气短,分流量多时可出现发绀、杵状指,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矛盾性栓塞是PAVMs导致脑梗死的可能发生机制。PAVMs目前确诊方法包括:心动超声和胸部CTA,诊断的“金标准”为心导管造影。此患者CTA见肺动静脉吻合,符合PAVMs诊断。
本例患者为青年卒中,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该例提示我们,对于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CS患者,应检查有无栓塞因素,进一步寻找其病因。
本文章选自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1月第51卷第1期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CSATISC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