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及梗死的临床表现
2019-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动脉。在视神经或视交叉外侧,正对嗅三角处,呈直角或几乎直角方向由颈内动脉发出,最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内,在半球间裂内向上、向内后上行,绕过胼胝体膝部沿胼胝体沟直达胼胝体压部的后方,与大脑后动脉末稍吻合。
分段
A1段:水平段,是大脑前动脉至前交通动脉的一段,向前内方走形,越过视神经、视交叉至中线。大脑前动脉在此段闭塞可不产生症状,因远端可以从前交通获得血液。
A2段:上行段,为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部下方的一段。
A3段:膝段,以额极动脉与A2段为界。
A4段:胼周段。
A5段:终段。
主要分支
主要分为3组
1.内侧豆纹动脉,包括回返支(Heubner动脉)和基底支,供应壳核、尾状核头、内囊前下部及下丘脑。
2.胼胝体旁支,7-20支,分布在胼胝体旁和透明隔。
3.皮质支,营养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主要分支有:眶额动脉、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额内前动脉、额内中动脉、额内后动脉、旁中央动脉、顶内上动脉、顶内下动脉、后胼周动脉。
大脑前动脉分支造影图:1后交通动脉;2终板前方大脑前动脉;3眶额动脉;4额极动脉;5胼缘动脉;6胼周动脉;7额内前动脉;8额内中动脉;9额内后动脉;10旁中央动脉;11顶内上动脉;12顶内下动脉;13后胼周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大脑前动脉梗死的临床表现
1.回返动脉闭塞可引起:
额叶性共济失调(内囊前支的额桥纤维受损),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除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以及精神症状、强握反射和强直性跖反射等额叶损伤表现。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瘫(因内囊膝及后支前部受损,但因此区还有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供血,也可不出现症状)。
2.额极和眶回共称为“眶额皮质”,为丘脑背内侧核的投射区,损害时可产生智能与行为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抑郁和记忆力减退,严重者产生痴呆,也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压呼吸内脏紊乱等。轻度损伤可无症状。
3.单独的额极动脉闭塞,可引起对侧手部强握反射,这是额极病变的重要特征。
4.单独的内侧眶额动脉闭塞,可引起对侧中枢性面瘫和上肢瘫,下肢无瘫痪。
5.胼缘动脉和旁中央动脉闭塞,可引起对侧下肢瘫及皮层感觉障碍,同时伴有排尿困难。
6.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
对侧肢体瘫,下肢重,上肢轻,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额叶共济失调。
精神症状。
无抑制性膀胱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对脊髓的低级中枢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旁中央小叶病变后,这种抑制作用丧失,出现少量尿液即可引起排尿,一旦产生尿意,就立即排尿。临床表现为尿急、不能随意控制排尿,因此排尿突然失禁;由于膀胱容量小,每次尿量少而次数增多,但是膀胱的感觉(如膨胀感等)、排尿的力量和尿线都正常,无残余尿。
失用症。应用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顶下小叶前部的缘上回,具有复杂而精巧的运动功能,患者在没有瘫痪、感觉缺失、运动失调等情况下,出现不能熟练操作熟悉复杂的技巧功能。左侧缘上回发出联合纤维支配右侧半球的缘上回,而联络两侧缘上回应用中心的纤维,经过胼胝体和半卵圆中心。
病因分析—影像学表现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病因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局部分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栓塞
局部分支闭塞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
隋晓雯赞赏